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穿越,兴复汉室》最新章节。
南中的十月,热带雨林像一个巨大的蒸笼,湿热的空气裹得人喘不过气。树叶上的水珠时不时滴下来,落在地上的腐叶上,溅起细小的水花,空气中弥漫着霉味与野花香混合的奇特气息。濮族的村寨建在一片开阔的山谷中,竹子搭建的议事厅里,木托坐在铺着虎皮的竹椅上,手中紧紧攥着刘备使者送来的盟约,纸张的边缘被他捏得发皱。
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魏延派来的征粮官带着几名士兵,大摇大摆地走进村寨。他穿着一身黑色的铠甲,腰间的佩刀晃来晃去,脸上带着傲慢的神色,一进议事厅便拍着桌子大喊:“木托首领,魏将军有令,三日内必须征调三万石粮食、五千蛮族勇士,送到益州前线!若是延误了军机,魏将军说了,便屠了你们整个村寨!”
木托的手指微微颤抖,握着盟约的手更紧了。自魏延掌控南中以来,这已经是第三次征粮征兵了。第一次征走了两万石粮食,第二次带走了三千勇士,如今又要征调这么多,濮族的百姓早已怨声载道,不少人家的存粮已经见底,若是再交出去,这个冬天恐怕会有很多人饿死。“征粮官,”木托的声音低沉却带着怒火,“濮族的百姓已经没有余粮了,勇士们也需要守护村寨,粮食和人手,我都给不了!”
“给不了?”征粮官冷笑一声,猛地拔出腰间的佩刀,刀光闪在木托脸上,“你敢违抗魏将军的命令?信不信我现在就斩了你,再带人血洗村寨!”他说着,便挥刀向木托砍去。木托身边的蛮族勇士见状,立刻扑了上去,两名勇士按住征粮官的胳膊,另一名勇士抽出腰间的短刀,毫不犹豫地刺进了征粮官的胸膛。征粮官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嘴里吐出鲜血,身体软软地倒在地上,鲜血溅在虎皮坐垫上,格外刺眼。
木托站起身,大步走出议事厅,站在村寨的空地上。寨子里的百姓们听到动静,纷纷围了过来,手里拿着锄头、弓箭,眼神里满是愤怒。“乡亲们!”木托的声音洪亮,传遍了整个村寨,“魏延逆贼苛待南中百姓,一次次征粮征兵,不顾咱们的死活!今日起,濮族反叛魏延,归顺大汉!刘备主公已经承诺,归还咱们所有的猎场,免除三年贡品,还会派农官教咱们耕种,让咱们再也不用饿肚子!”
“反叛魏延!归顺大汉!”百姓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得山谷都微微颤动。他们举着手中的武器,跟着木托向永昌城进发。永昌城是魏延在南中的重要据点,守军仅有五千人,根本抵挡不住数万蛮族的进攻。蛮族勇士们像潮水般涌向城墙,有的用斧头砍城门,有的搭着人梯往上爬,城楼上的守军吓得魂飞魄散,有的躲在城垛后不敢露头,有的甚至扔下兵器逃跑。
三日之后,永昌城被攻破,守将在抵抗中战死,尸体被蛮族勇士扔下城墙。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南中六郡,其他蛮族部落纷纷响应,起兵反叛魏延,魏延在南中的势力瞬间土崩瓦解。
此时的魏延,正率军撤退至夷陵。长江边的风带着水汽,吹在脸上冰冷刺骨。他勒住马缰,看着江面上的船只,心中满是烦躁——荆州南部失守,粮草短缺,如今只能尽快退回益州。就在这时,一名斥候匆匆跑来,脸色惨白地跪在地上:“将军!南中……南中蛮族反叛了!濮族首领木托杀了咱们的征粮官,攻破了永昌城,其他部落也都响应了,咱们在南中的据点全丢了!”
魏延猛地一口鲜血喷在马鞍上,暗红色的血渍染红了马鞍上的皮革。他身体晃了晃,差点从马上摔下来,身边的士兵连忙扶住他。“木托匹夫!竟敢背叛我!”魏延的声音嘶哑,眼神里满是杀意。
李堪策马走到魏延身边,看着他苍白的脸色,小心翼翼地开口:“将军,南中叛乱,益州后院起火。咱们现在退回益州,恐怕会陷入刘备军与蛮族的夹击,到时候腹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不如……不如派使者去见刘备,议和暂退汉中,等日后咱们养精蓄锐,再卷土重来?”
“议和?”魏延猛地抬头,瞪着李堪,眼神凶狠得像要吃人,“我魏延征战一生,何时需要向人议和!你若再敢动摇军心,休怪我军法处置!”李堪吓得低下头,肩膀微微下垂,心中却愈发不安——他跟着魏延多年,知道魏延的性格固执,可如今大势已去,再这么硬撑下去,只会和魏延一起覆灭。他暗暗下定决心,要为自己找一条退路。
当晚,夜色深沉,李堪屏退左右,只留下一名亲信。他在灯下写了一封密信,字迹潦草却字字清晰,信中说自己愿为内应,协助刘备收复益州,条件是保全益州士族的田产,并封他为益州刺史。写完后,他将密信折好,塞进亲信的怀里,低声叮嘱:“你乔装成普通百姓,连夜前往江陵,务必将这封信亲手交给刘备主公。路上小心,千万不能被魏延的人发现!”
亲信点了点头,换上一身粗布衣服,趁着夜色悄悄离开了营地。沿途避开魏延的哨探,日夜兼程,终于抵达了江陵。见到刘备时,他的衣服早已沾满尘土,膝盖因为长时间赶路而磨破,跪在地时疼得龇牙咧嘴,却还是颤抖着从怀里掏出密信,双手递给刘备。
刘备接过密信,展开仔细阅读。殿内的烛火跳动着,映得他的脸忽明忽暗。读完后,他将密信递给身边的赵云和高顺,沉声道:“你们怎么看?李堪是魏延的亲信,突然提出要做内应,会不会有诈?”
高顺接过密信,眉头紧锁:“主公,李堪久随魏延,深得信任,如今突然倒戈,确实可疑。恐是魏延设下的圈套,想诱咱们出兵,再设伏偷袭。”
赵云却摇了摇头,指着密信上的内容:“主公,李堪在信中提到了益州盐铁作坊的布局,还有魏延在益州的粮草囤积点,这些都是只有核心亲信才知道的机密。而且如今魏延势弱,李堪为了自保,倒戈的可能性极大。咱们不妨许他条件,让他在益州内部制造混乱,配合咱们进攻。这样一来,收复益州会事半功倍。”
刘备沉吟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他知道赵云说得有道理,如今正是收复益州的好时机,不能因为怀疑而错失机会。最终,他抬起头,对李堪的亲信道:“你回去告诉李堪,若他能协助朕收复成都,朕便封他为益州刺史,保全益州士族的所有田产。但他若敢耍花样,朕定饶不了他!”
亲信连忙磕头谢恩,连夜返回益州复命。李堪接到回复时,正在盐铁作坊巡查。听到刘备答应了条件,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他立刻召集作坊的亲信,低声吩咐:“从今日起,拖延向魏延军运送铁器和盐巴,就说‘铁器还需淬炼,盐巴尚未晒好’,务必拖到刘备大军抵达。另外,你去联络益州的士族,告诉他们刘备会保全田产,让他们暗中准备,等刘备大军一到,便起兵响应!”
亲信们齐声领命,分头行动。盐铁作坊的生产速度明显放缓,魏延派来催要物资的人,每次都被李堪用各种理由打发走。益州的士族们得知消息后,也纷纷暗中集结私兵,等待着刘备大军的到来。李堪站在作坊的高处,看着远处的成都城,心中暗暗想着:魏延,别怪我不义,要怪就怪你固执己见,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