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穿越,兴复汉室》最新章节。
成都的五月,骄阳把青石街道晒得发烫,太守府外的广场上却挤满了人。三层石阶之上,魏延身着亮银铠甲,腰悬七星剑,手中展开的政令在风中猎猎作响。他的声音透过亲兵们手持的铜号,清晰地传到每一个人耳中:“自今日起,废除先主推行的均田制,各州郡士族原有田产,三日内由县府核验归还;益州百姓免除半年赋税,城西粮仓即刻开仓,凡流离失所者,可凭户籍领取糙米三石!”
话音未落,广场上先是一阵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前排的士族首领们捋着胡须,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此前均田制推行时,他们被迫交出近半田产,如今魏延兑现承诺,等于保住了家族百年基业。人群后方的百姓们更是激动得跪地磕头,不少老人捧着破旧的户籍册,颤巍巍地朝着太守府方向叩首,口中反复念着“魏将军活菩萨”。
李堪站在魏延身侧,看着眼前的景象,低声道:“将军此举,既安了士族之心,又得了百姓拥护,益州根基算是稳了。”他手中攥着一份名册,上面记录着益州各士族的田产明细,这是他连夜带人核对的结果,确保归还时不会出现疏漏。
魏延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广场上的人群,随即转身走进太守府。议事厅内,益州原有三万守军的将领们早已等候在此,他们中有一半是刘备当年从荆州带来的旧部,另一半则是益州本地将领,此刻个个面带忐忑,手按刀柄的指节泛白。
“诸位将军,”魏延坐在主位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案上的兵符,“益州军原有三万兵力,即日起编入北伐军序列,分为左、右两营。左营由张翼统领,驻守成都周边的郫县、新都等地,负责粮道护卫;右营由吴兰统领,即刻前往剑阁驻守,防备江陵方向的异动。”
他的目光落在一名身材魁梧的将领身上——此人是刘备旧部,姓赵名统(非赵云之子,同名将领),此前一直负责成都城防。“赵将军,你麾下的五千人,调往南中支援马岱,协助安抚蛮族部落。”
赵统猛地抬头,眼中带着不甘:“魏将军!末将追随先主多年,愿驻守成都,不愿调往南中!”
魏延脸上的笑容淡去,语气却依旧平静:“赵将军,如今益州初定,南中需可靠之人镇守。你若愿去,待事成之后,本将军奏请朝廷,封你为南中都尉;若不愿,便按军法处置——抗命不遵,该当何罪,你该清楚。”
议事厅内瞬间安静下来,其他将领纷纷低头,不敢与魏延对视。赵统紧握的刀柄松开又攥紧,最终咬牙躬身:“末将……遵令。”
魏延满意地点头,又下令:“即日起,所有益州军将领,每月俸禄增加五成,战死将士的抚恤金翻倍,由李太守从盐铁收益中拨款。”这道命令一出,厅内的气氛顿时缓和,几名原本心存疑虑的将领,眼中也露出了松动的神色。
接下来的三日,成都城内一片忙碌。士族们带着家仆去县府核验田产,文书们伏案疾书,将一块块土地重新登记在士族名下;城西的粮仓外,百姓们排着长队,手持户籍册领取糙米,负责发放的士兵们有条不紊地称量、装袋,偶尔还会给孩童多塞一把粟米。
李堪则按照魏延的吩咐,接管了益州所有的盐铁作坊。成都城外的盐场里,工匠们被重新召集,魏延亲自去视察时,特意许诺“每月工钱增加两百钱,年终另有赏赐”,工匠们欢呼雀跃,纷纷表示会全力赶制盐巴与铁器。
“将军,先主派来的使者简雍已到城外,还带了黄金千两、蜀锦百匹,说是‘犒劳平乱将士’。”亲兵来报时,魏延正在查看盐场的产盐记录。
魏延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让他进来。记住,府内所有关于私扩兵力、囤积兵器的痕迹,都要藏好。”
简雍走进太守府时,看到的是一派“国泰民安”的景象——街道上百姓安居乐业,士兵们巡逻有序,议事厅内魏延正与李堪商议“如何增加粮产”。他递上刘备的赏赐,笑着道:“魏将军平定益州叛乱,先主甚慰,特让老朽送来赏赐,还问将军是否需江陵支援粮草。”
魏延故作感激,起身接过赏赐,躬身道:“多谢先主体恤!益州刚定,粮草尚可支撑,若有需,末将定向先主求援。”他一边说着,一边示意李堪将赏赐分发给将领与士兵,“这些赏赐,全部分给弟兄们,是先主的恩宠,也是大家的功劳。”
简雍看着魏延“体恤下属”的模样,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在成都停留三日便返回江陵。他不知道,在他离开的当晚,魏延便召来张翼与李堪,密议道:“刘备对我仍有信任,这是好事。张翼,你明日起整合益州军,挑选两万精壮编入‘汉中飞军’;李堪,盐铁作坊每月需多产五千斤盐、三百把钢刀,全部运往汉中秘库。”
夜色渐深,成都城内的灯火渐渐熄灭,唯有太守府的议事厅还亮着烛火。魏延站在舆图前,指尖从成都划到南中,又划到汉中,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益州已稳,接下来,便是南中与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