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明兴祖续命大明600年》最新章节。
而更隐蔽的是,有胥吏使用的官斗,底部有极细微的夹层或可活动的底板,手法极其精巧,非仔细查验不能发现!
真相大白!胥吏和奸商勾结,在度量衡上玩起了“双轨制”!
用“大斗”进(收粮),用苛刻标准压价,盘剥百姓;而官府账面上,则维持着使用标准斗和银元的“清明”假象!
朱啸胸中怒火升腾。他仿佛看到那些胥吏,如何利用权力和信息不对称,在新政的光环下,继续行盘剥之实!
李崇道或许没有直接贪墨,但这种系统性的“惯例”,他身为知府,是真不知情,还是默许甚至纵容?
他强压下立刻发作的冲动。此刻动手,只能抓几个小鱼小虾。
他要看清,这“行斗”的利益链条,究竟牵扯多深,是否与府衙更高层有关。
翌日清晨,车队启程。李崇道前来送行。
朱啸面色如常,甚至嘉许道:“李知府治下,账目清晰,新币推行得力,民生看似安泰,本官回京,自会禀明上官。”
李崇道面露得色,躬身道:“全赖朝廷新政英明,下官不过是恪尽职守。”
登车前,朱啸对一位扮作文书的御史低语:“河间府民间粮市,度量衡似有‘惯例’,与官制略有参差。你留下,细查这‘行斗’之源,及其与官府征粮、仓廪之关联。勿动声色,密查奏报。”
“卑职明白。”
车队南行,离开河间府。车厢内,朱啸闭目不语。
“月儿,”他忽然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冷意,“银元解决了火耗,标准器颁给了百姓。可贪吏之奸猾,总能找到新的缝隙。你说,是法不完备,还是人太聪明?”
素月轻叹:“法愈密,奸愈生。或许,非仅在于器物之标准,更在于执行标准之人之心,与监督标准之行之力。”
朱啸睁开眼,望向窗外:“是啊……人心、监督。新政利器,还需执利器之人公正,护利器之法严密。
河间府给朕上了一课,这天下州县,类似‘行斗’之弊,不知还有几多。此行,看来不会太平静了。”
车厢内,朱啸闭目不语,脑海中却思绪翻腾。
既有对河间府基层吏治弊病的愤怒与深思,亦有对京师朝局和太子处境的隐隐牵挂。
“月儿,”他睁开眼,看向身边的素月,语气带着一丝复杂,“京中此刻,不知熠儿可能镇定自若?袁先生、孙先生能否稳住局面?而这南下之路,方才第一站,便见如此‘巧弊’,前路恐更多艰啊。”
素月轻声安慰:“太子殿下聪慧稳重,又有诸位老成持重的先生辅佐,京师定然无忧。至于这南巡之路,正因为有弊,才更需要公子亲临洞察。见弊方能除弊,此行之意义,正在于此。”
朱啸颔首,目光重新变得坚定:“说得是。唯有亲见这泥土之下的盘根错节,方能知晓新政利剑,该斩向何处。传令下去,加快行程,下一站,济南府!”
马车碾过官道,带着帝国的至尊观察者,驶向更广阔的南方,也驶向更深的吏治迷局之中。
而远在北京的紫禁城,少年太子朱慈熠,则在帝国最顶尖的智囊辅佐下,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监国的历练。
两条线,一明一暗,共同勾勒出天启盛世下的真实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