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八零绣娘非遗逆袭》最新章节。
这位总监名叫皮埃尔(与那个掉包的策展人同名,但为人正直),他金发碧眼,思维敏锐,对苏绣的美学价值赞不绝口。他拿出设计草图,上面是一款经典的女士手袋,袋身上预留了一块区域,他希望用苏绣绣上品牌经典的山茶花图案。
“姜女士,我们非常尊重苏绣的工艺,”皮埃尔微笑着说,“但为了适应我们品牌的生产节奏和成本控制,我们希望针法可以适当简化。比如,将原本需要数十种颜色过渡的花瓣,简化为三到四种主色。这样既能保留苏绣的精髓,又能提高效率。”
林晓在一旁听着,眉头微皱。这几乎是所有商业合作的通病——为了市场而牺牲艺术。
然而,姜芸只是平静地摇了摇头。
“皮埃尔先生,感谢您的坦诚。但我们合作的基础,是苏绣技艺的完整性,而不是对它的简化。”她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苏绣的灵魂,就在于它‘平、齐、细、密、匀、顺、和、光’的针法,在于它能以针代笔,以线为墨,表现出世间万物的细腻与灵动。如果简化了它,那它就不再是苏绣,只是一种印着‘中国风’标签的普通装饰。那样的合作,恕我不能接受。”
皮埃尔愣住了。他见过太多为了订单而妥协的艺术家,却从未见过像姜芸这样,在如此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依旧坚守着艺术的底线。
他沉默了片刻,随即站起身,向姜芸深深鞠了一躬。
“姜女士,我为我刚才的提议感到羞愧。您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奢侈,不是品牌的名气,而是对技艺的敬畏与尊重。我收回我的要求,我们完全按照您的标准来。我们希望得到的,是真正的、原汁原味的苏绣艺术。”
谈判最终圆满成功。姜芸用她的坚守,为苏绣赢得了应有的尊重。
展览的最后一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小满举行了一场特别的颁奖仪式。玛利亚亲自为小满戴上了“非遗传承青年代表”的荣誉奖章。
奖章在灯光下闪闪发光,映着小满含泪的眼眸。她接过话筒,却无法说话。她转向姜芸,用双手在胸前划出一个圆,像是在拥抱整个世界,然后指向姜芸,又指向自己的心口,最后,她用清晰的手语比划出:
“谢谢师父,谢谢苏绣。是你们,让我找到了我的光。”
全场掌声雷动,许多人被这一幕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个曾经被命运抛弃在黑暗里的女孩,如今,她自己,已经成了一道光。
展览大获成功,载誉而归。在回国的飞机上,姜芸终于有了一丝喘息的时间。她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整理这次出行的资料和心得。
就在这时,一封新邮件的提示音跳了出来。
发件人的名字很陌生:“民国绣娘后人”。
姜芸的心猛地一跳,她立刻点开了邮件。邮件内容很短,却像一颗石子,在她平静的心湖里激起了千层浪。
“姜芸女士,您好。我从新闻中看到了您在卢浮宫的成就,为您感到骄傲。我的曾祖母,也是一位苏绣艺人,与您空间中的日记主人是同门姐妹。她曾留下遗言,说灵泉的源头,并不在那个空间里,而在苏州的绣娘祖祠。只有集齐‘匠心、传承、团结’三要素,才能找到并激活它。关于灵泉的秘密,我知晓一二,盼与您一见。”
姜芸反复读着这封邮件,呼吸不由得急促起来。灵泉的源头?苏州祖祠?三要素?这一个个关键词,像一把把钥匙,似乎即将打开那个困扰她已久的终极谜题。
与此同时,在东京的一间隐秘茶室里,山崎雄一的同伙,那个叫渡边的男人,正将一个用防水布层层包裹的狭长木箱,交给一个身穿和服、面容冷峻的老者。
“东西安全带回来了?”老者问,声音嘶哑。
“是的,山崎先生在被限制出境前,亲手交给了我。他说,这是他翻盘的最后希望。”渡边恭敬地回答。
老者缓缓打开木箱,里面,正是那幅被掉包的、由灵泉修复的《百鸟朝凤》真品。在灯光下,绣品上的金线流转着温润而神秘的光泽,仿佛拥有生命。
老者伸出干枯的手指,轻轻抚摸着绣品,眼中闪过一丝贪婪的狂热。
“好东西……真是好东西……”他喃喃自语,“山崎的计划虽然失败了,但这幅画,足以让我们在日本,建立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苏绣’正统。”
姜芸看着窗外云海翻腾,心中既有解开谜题的期待,又升起一丝前所未有的警惕。她知道,卢浮宫的胜利,只是一个开始。山崎的阴谋虽然受挫,但他的野心并未熄灭。一场关于苏绣之名、关于文化归属的战争,已经在更广阔的战场上,悄然打响。而她,必须带着所有的传承与希望,迎向这场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