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最新章节。
			     “眼下真正值得留意的,是此地本身。”
 朱雄英收回思绪,目光落回眼前这片空间。
 自从北境捷报传回,第五阶段便悄然开启。
 此地已非昔日幻影。
 若说过去如雾中楼阁,虚而不实,
 如今……
 朱雄英望着不知何时飞入林间的青鸟,怔然出神。
 那些羽毛泛着微光的生灵,振翅掠过溪流与山石,竟似真有其形。
 这座系统所赐、与他性命相连的“桃源空间”,似乎正在一点点凝成真实。
 他这几日不断耗费心力观察,便是为此。
 莫非——
 系统的第五阶段蜕变,正是让这片虚界落地显化?
 而自己的降临大明,是否也与此界由虚转实息息相关?
 念头流转,层层深入。
 朱雄英感到,自己正一步步触到那层被遮蔽已久的真相。
 山谷深处,他悄然驻足,目光如网,捕捉着飞鸟走兽的踪迹,试图以无形之力牵引它们步入这片隐秘之地。
 空气凝滞。
 没有风声,也没有虫鸣。
 连衣袂拂动的声音都几近于无。
 ......
 奉天殿内,文武百官屏息凝神,神色呆滞。
 朱允蚊瞳孔微缩,难以置信地盯着朱允熥。那个曾被他视为庸碌之辈的三弟,竟在今日说出如此惊世之言。
 方孝孺先前还因群臣附和而意气风发,刘三吾与孔讷皆点头称许,仿佛胜券在握。
 但转瞬之间,局势逆转。
 “三百六十行、行行状元入学堂。”
 这句轻飘飘的话,却如重锤砸落。
 它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遥相呼应,却又将儒学的边界撕开一道裂口。
 儒学讲究包容万象,可若真容下百工技艺、市井之学,那四书五经是否还能独占庙堂?
 方孝孺立于殿中,面色僵冷,一时语塞。
 朱元璋嘴角微微上扬,目光深远。
 “方学士方才所言极是。咱年轻时随宋濂读书,记得他讲过,朝廷用儒,正是因其能圆能方,左右逢源。”
 “如今三孙此论,亦出自儒门之理。你作何评断?”
 方孝孺心头一紧,强自镇定。
 “皇上,科举维系国本,岂可轻动!”
 话音未落,朱元璋脸色骤寒。
 “董仲舒倡独尊儒术,为的是助汉武驱匈奴、定天下!”
 “魏晋乱世,礼崩乐坏,于是有仁礼复起,以安人心。”
 “隋唐设科举,是要破除门阀垄断,让寒门子弟有路可登。”
 “宋朝重文抑武,乃因惧藩镇割据,恐再演五代血光。”
 “每一代之政,皆因时而立;每一朝之学,皆为势所选。”
 殿中鸦雀无声。
 朱元璋缓缓扫视群臣。
 “轮到我大明,你们说——当务之急为何?”
 问题落下,无人敢应。
 方孝孺喉头滚动,却不敢直言“仍需守旧”。
 他自己曾高呼儒学“海纳百川”,如今若反口否定百工入仕,岂非自打耳光?
 “皇上,儒学确能包容诸道……”
 他话未说完,便知已陷困局。
 “四书五经乃士人立身之本,寒窗十载所习皆出于此,功名仕途亦由此而生。”
 “若贸然更易取士之法,臣以为大为不妥。”
 方孝孺强自支撑,言语间却已显虚弱。
 气息渐弱,心亦随之沉落。
 忽然,一道声音划破沉寂。
 “陛下,臣愿陈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