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最新章节。
“制度更迭,血脉未断。”
“这天下,终究是我们自己人在执掌。”
“那些关外部族,有何资格染指?”
“正是如此!”杨士奇眼中光芒闪动,脱口而出。
“哪怕争斗再烈,一旦尘埃落定,新主登基,终归要安民治国,恢复元气。”
“秦亡之后,楚汉鏖战多年。”
“最终迎来文景之治,百姓休养,方有强盛大汉。”
“隋末群雄并起,烽火遍野。”
“可贞观年间,海清河晏,盛唐气象由此而兴。”
“不像蒙元入主中原,视我族人为奴仆牲畜……若非洪武皇帝奋起驱逐……”
杨士奇情绪激昂,正欲继续。
朱雄英却抬手截断,语气坚定。
“正因如此,大明正值鼎盛之时,必须先行扫清四周隐患。”
“这也是朝廷决意对北境草原‘一劳永逸’的根本所在。”
茶盏边缘的水渍已渐渐褪去。
朱雄英终于切入话题核心。
随而,他指尖转向圈外广袤之地。
“如何做到一劳永逸?”
“草原辽阔无垠,我军深入讨伐,若敌避战逃散,踪迹难寻。”
“大军只能空手而归,白白耗费粮饷。”
“事不过三,屡次徒劳,只会拖垮国力。”
“久而久之,军心疲惫,百姓困顿,国家元气大伤。”
“故而,欲求长治久安——”
杨士奇心头一震。
只见那青年猛然挥袖,气势如虹,仿佛天地为之凝滞一般。
“第一,我大明之军备、兵力、体制,必须远超外敌数倍!”
“第二,军队远征,粮草补给不易,必须修建大量道路,如同血脉贯穿大明的两京十二省,确保物资畅通无阻。”
“第三,思想须强。无论是军中将士,还是普通百姓,都应深知外患未除,则国家难安。”
话音落下。
杨士奇喘息微促,脑海中骤然浮现出之前未深思的诸多细节。
这些时日以来,朝廷接连推行的各项举措,似乎都在悄然指向这一目标。
没错!
他心中瞬间豁然开朗。
数月前的财政改革,遏制士绅盘剥百姓,为国库积蓄粮饷;
军事体制调整,废除世袭军户弊端,防止一家独担军役,更隐约听闻火器研发已有进展,战力大幅提升;
而新出现的水泥与铁轨,民间议论纷纷,虽前所未见,却传洪武皇帝始终坚信,未来只需一日,便可从应天府直达北疆边陲。
这一切,难道真是巧合?
回想当初《雄鹰盛典》上,那年轻人展示过的“模型”,不正与此刻所言如出一辙?
原来并非偶然。
那么——
此次朝堂提出的两项主张,背后是否早已埋下伏笔?
莫非洪武皇帝,早在那时便已洞悉全局?
等等!
杨士奇心头猛然一震。
他忽然意识到,这些构想,并非出自当朝重臣之口。
而是源于——大明的皇长孙!
自那位皇长孙首次献上钱粮起,他的目光便已投向今日?
每一步皆有深意,层层推进,直至如今主导国策制定?
想到此处,杨士奇呼吸几近停滞。
如果真是如此,这般深远谋划,简直令人胆寒。
难道,朝中诸公,竟无一人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