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最新章节。
			     同一时刻。
 秦淮河畔,客栈内。
 一名青年静坐于楼中木桌旁,神情略显疲惫。
 他本由秦王带回京城。
 未曾料想,秦王并未向朝廷举荐,反倒留下几句意味深长的话。
 昨日稍一提及,便惹来风波不断。
 但他并不介怀。
 公道自在人心,何况还有三皇孙为之见证。
 真正令他不悦的,是周围那些国子监的学生。
 堂堂京师学府之士,竟如街巷泼皮般喧闹争执,成何模样?
 日后入仕为官,难道也要效仿前朝党争,彼此倾轧吗?
 越想越觉愤慨。
 正欲起身离去时——
 忽闻宫中传出消息:皇帝定下“一文一武”两项国策。
 此言一出,他怒意渐消。
 缓缓落座,凝神思索其中深意。
 身为史官,他博览群书,深知以史为镜,可知兴替。
 很快,心中已有思路。
 然而细察之下,却发现这些办法或早已施行,仅能解一时之困,后患无穷;或尚处雏形,难以推行。
 只得继续苦思。
 正当他眉头紧锁之际,耳边传来一声轻问:
 “这位兄台,可容我同坐?”
 他抬眼望去,见一清秀青年含笑而立。
 面容似曾相识。
 “不必称兄,唤我杨寓,或杨士奇皆可。”他随口回应。
 那青年洒然落座。
 杨士奇原以为对方不过是个谈吐不俗的书生。
 岂料下一刻,对方开口便令他霍然站起。
 只见青年唇角微扬,声如清泉:
 “国策之解,我已了然。杨兄,可愿一听?”
 杨士奇浑身一震,目光惊疑地盯住眼前人。
 “您……究竟是谁?”
 语气中,已然带上几分敬重。
 能在此时如此从容断言“国策”的,绝非寻常之辈。
 再看其举止从容,言语有度,加之那挥之不去的熟悉之感,更不敢有半分轻视。
 “日后自知。”
 青年淡笑,示意他安心坐下。
 继而问道:“依杨兄之见,今日大明,文策与武策之间,何者更为紧迫?”
 杨士奇脱口而出:“必是北疆之忧!”
 “翻遍史册,唯有外患平定,方可休养生息。”
 “然草原各部,千年不绝。纵灭一族,余众旋即复起。”
 “洪武二十一年,朝廷发三路大军征讨。”
 “可惜两路无功,损兵折将。”
 “蓝玉率军突袭元军主营,一举歼灭敌军主力,北元君主与太子仅带数十骑狼狈逃窜……”
 “若无此战之胜,北元恐怕早已重整旗鼓。”
 “即便如此,也速迭儿起兵反叛后,残部仍能借势作乱,搅动边疆。”
 他将茶盏顿在桌上,声响清脆,眉宇间透出不悦。
 “单看外患,暂且不论朝廷内政。”
 “纵观中原历代王朝,匈奴崛起于西北,鲜卑驰骋于漠南,突厥横贯草原,契丹雄踞幽燕,蒙元更是入主中原。”
 “这些皆是强盛一时的大族。而草原辽阔无垠,部族繁多,前一族衰亡,后一族便随之兴起。”
 “犹如烈火余烬,风起则复燃。一旦中原稍露疲弱,便立刻挥师南侵,烧杀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