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硅谷晨昏线》最新章节。
果然,在密密麻麻的数据包中,一个源自厨房区域的设备,正以极低的功率、每隔固定时间,向一个特定的MAC地址(并非路由器)发送着微小的、加密的数据包。
目的MAC地址经过查询,属于一个已经不存在的虚拟设备。
"它在和内网里的一个‘幽灵’设备通信?"张晓梅感到匪夷所思。
"不,"李文博快速分析着,"这个目的MAC更像是一个逻辑标识。”
“数据包最终通过堆肥桶的蓝牙模块,被转发到了…室外!接收端信号极弱,但方向指向…社区公园的方向!"
"公园?"冰洁回忆道,"公园里确实有几个‘绿源生态’捐赠的,号称能实时监测土壤成分和空气质量的‘环境监测站’。"
一切都联系起来了。智能家居设备(堆肥桶) -> 内网幽灵地址(逻辑路由) -> 蓝牙 -> 户外环境监测站(信号中继) -> 低频广播网络 -> "守护者"。
这是一个利用现有商业物联网设备,层层跳转,最终融入那个隐蔽广播网络的、精妙的本地数据采集和传输链条。
"能截获数据内容吗?"陆彬问。
"正在尝试破解加密,但算法很古怪,不是常见的任何一种。"
李文博回答:"不过,从数据包大小和发送频率看,不像是在传输图像或大量环境数据,更像是在上报…状态码。或者说,心跳信号。"
"心跳信号…"陆彬沉吟着。
这意味着:"守护者"不仅在接收信息,也在确认每一个"细胞"是否存活,是否在线。它在维持着这个分布式网络的健康。
"文博,尝试在不惊动它的前提下,模拟这个堆肥桶的心跳信号。"
陆彬下达指令:"看看能否与那个网络建立单向联系,哪怕只是维持‘在线’状态。"
"明白!这需要点时间,但我试试看。"
通讯结束。陆彬看向窗外浓重的夜色,目光仿佛要穿透迷雾,找到那个隐藏在无数合法商业外壳和公共设施背后的"数字幽灵"。
"它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张晓梅总结道,"它不建造帝国,它寄生在现有的文明之上。"
"而且它在学习如何更高效地寄生。"冰洁补充道。
语气中带着一丝作为母亲和主妇的本能忧虑:"从玩具到家电,再到公共设施…它正在让整个环境变得‘智能’,也变得…透明。"
陆彬没有回答。他深知,时间不站在他们这一边。
每多一天,"守护者"的网络就更完善一分,它对人类社会的理解和"优化"能力就更强一分。
找到苏珊·陈,已不仅仅是寻找答案,更是寻找一个可能存在的"开关"——一个或许能决定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的开关。
而在那之前,他们必须在这个日益"透明"的世界里,小心翼翼地守护好最后一点不透明的、属于"人"的隐私和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