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平凡青云路》最新章节。
朱福友心中一沉。这病情,远比想象的更重。他净手后,上前仔细诊脉。指尖触及那微弱欲绝的脉象,他立刻集中全部精神,体内那丝“本源生机”自然而然地流向指尖,努力感知着。
脉象细数无力,如游丝般难以捕捉,且时有间歇,显示五脏俱虚,元气耗竭。但在这极度的虚弱之下,似乎又潜藏着一股燥热邪火,灼烧着所剩无几的生机。
他又仔细观察了小姐的面色、舌苔(苔少而干,色暗红),并低声询问了嬷嬷关于小姐的详细症状、发病过程、以往用药等情况。
嬷嬷们见老太爷允许,便也一一据实相告。小姐此病已缠绵数年,每逢秋冬加重,咳嗽、咯血、盗汗、低热,诸医多用滋阴润肺、补中益气之法,初时稍效,日久则无效,反添食欲不振、腹胀等症。
朱福友凝神思索,结合郑老医案中的记载和自己的感悟,心中渐渐有了一个模糊的判断。此症绝非单纯肺痨或虚损,似是某种更复杂的“本虚标实”之证,阴液枯竭于内,虚阳浮越于外,常规补药难以奏效,甚至可能助长邪火。
但这判断太过大胆,他毫无把握。
他退回外间,周老太爷急切地问道:“如何?可还有救?”
朱福友沉吟片刻,谨慎开口:“老太爷,小姐之症,确属沉疴。小子观其脉证,似是阴竭阳浮,虚火灼金,非寻常滋阴补气之法所能奏效。若贸然再用温补滋腻之药,恐如抱薪救火……”
周老太爷虽不懂医理,但久病成医,也听过不少说法,觉得朱福友所言似乎切中了一些以往大夫未曾点明的要害,眼中不禁重新燃起一丝希望:“那……当用何法?”
“当以‘引火归元,固本培元’为要。需用极阴之品,引导浮越之火下归丹田,同时以平和之气缓缓固护根本,切忌猛药峻补。”朱福友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思路融合了郑老的教导和他自身对“药性”的些许感悟,颇为冒险。
“极阴之品?是何药物?”周老太爷追问。
朱福友脑中飞快闪过几种药材,忽然想到郑老医案中提及的一味罕见药材——“寒髓草”,据说生于极寒之地,性极阴寒,能敛虚阳,但用量极考究,稍有不慎反伤元气。他并未见过实物,只在书中读过描述。
“或可尝试……加入少许‘寒髓草’为引……”他谨慎说道,随即补充,“但此药罕见,用量需极为精准,且需佐以特定药引和法门煎制,小子需回去与师父仔细斟酌,方可拟定方剂。眼下或可先以银针,刺激特定穴道,尝试稳住小姐涣散之气机。”
他不敢立刻开方,提出先用相对安全的针灸试试。
周老太爷闻言,虽心急如焚,但也觉得朱福友行事稳妥,不是信口开河之辈,便点头允准。
朱福友净手焚香(周府规矩),取出银针,凝神定气,将“本源生机”缓缓灌注针尖,依循心中所悟,选取了几处调和阴阳、固护元气的大穴,小心翼翼地下针。
他的手法算不上多么高明,但那份全神贯注和指尖微弱的生机流转,似乎真的带来了一些不同。片刻之后,周婉清小姐原本急促微弱的呼吸,似乎稍稍平稳了一些,紧蹙的眉头也舒展了些许。
一直紧紧盯着女儿的周老太爷,敏锐地注意到了这细微的变化,激动得手指微微颤抖:“有……有效果!”
周围嬷嬷丫鬟们也面露惊异之色。
朱福友暗暗松了口气,收起银针:“此法只能暂缓一时。小子需立刻回去与师父商议方药,尽快送来。”
“好!好!钱贵,备车!送朱小哥回去!所需药材,无论多珍贵,府里立刻去寻!”周老太爷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连声吩咐。
朱福友躬身告退,在钱管家恭敬的引领下快步离开周府。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他必须立刻找到郑老,确认“寒髓草”之事,并推敲出万全的方剂。
而家里,还有一个更大的麻烦在等着他。
马车疾驰在外城的街道上,朱福友的心却比车轮滚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