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凤归沧海:卿与辰兮共山河》最新章节。
我在静思轩“养病”的日子,清净得仿佛被整个世界遗忘。
但外界,早已因崇政殿那十几尊“活冰雕”而掀起了惊涛骇浪。
那十几名被“天罚”冻结的官员,被皇帝下令移入了宗人府的特制冰窖之内,由金吾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地严加看管。他们成了京城里最诡异、最骇人听闻的一道奇观。
他们活着,脉搏虽弱,却从未断绝。
他们死了,身躯僵直,如万年玄冰,任何外力都无法撼动。
“天谴”之说,如同长了翅膀,一夜之间飞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百姓们谈之色变,言之凿凿,皆称大皇子构陷储君,德行有亏,这才引来了上苍的怒火。一时间,东宫的声望无形中被推至顶峰,而大皇子府邸,则门可罗雀,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幕天华和他背后的皇后一党,如同被架在火上炙烤,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
他们想尽了一切办法。
请来了京中最负盛名的杏林圣手,得到的结论与太医们别无二致——脉息尚存,但寒气入骨,药石无医。
他们又重金请来得道高僧、玄门方士,对着那些“冰雕”诵经作法,燃符请神,可除了让冰窖里的空气更加乌烟瘴气之外,毫无用处。
甚至有人铤而走险,试图用文火慢慢烘烤,希望能“解冻”。结果,其中一人的手臂上瞬间布满了蛛网般的裂痕,仿佛下一刻就要碎成一地的冰渣,吓得他们魂飞魄散,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这些“沉默的证人”,成了悬在大皇子头顶的利剑,更成了他无法洗刷的罪证。只要他们一天不醒,他就一天要背负着“遭天谴”的污名。
就在幕天华一党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几近绝望之时,一缕“希望”的曙光,终于从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照进了这片阴霾之中。
礼部尚书,宋清婉的父亲宋大人,在整理皇家典籍时,无意中从一本泛黄的、记载着前朝异闻杂说的古籍残卷里,发现了一则关于“极寒冰封症”的记载。
据书记载,前朝曾有一位将军,雪山遇险,被冻成冰人,亦是脉息尚存,百法不侵。后得一方士献上古方,以数味至阳至刚之奇药,辅以地火之精熬制成汤,方才将其救活。
这则发现,立刻被宋大人呈报给了夏帝。
夏帝大喜过望。无论此事起因为何,十数名朝廷命官成了“活死人”,终究是动摇国本的丑闻。如今有了解决之法,他自然是乐见其成。
当那张从古籍中誊抄出来的药方,被送到太医院时,所有太医都围了上来。方子上的药材大多生僻,但最核心的一味主药,却让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九转还阳草。
此草只生长于西域极寒之地的悬崖峭壁之上,百年才能长成一寸,本就是传说中的灵药。近年来,随着丝绸之路战事不断,商路时有断绝,此物更是有价无市,早已在中原绝迹。
大皇子刚刚燃起的希望,瞬间又被浇了一盆冷水。
然而,就在他心灰意冷之际,户部的一名小吏,却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京城最大的舶来品巨商沈万钧,在三年前,曾从一个西域行商手中,购得最后一株“九转还阳草”,至今仍作为镇店之宝,秘不示人。
而这位沈万钧,正是当朝皇后的远房表亲,也是大皇子幕后最大的钱袋子之一!
这个消息一出,满朝文武的眼神,都变得微妙起来。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大皇子结交外戚,暗中培植商业势力,早已是司马昭之心。但过去,他做得极为隐秘,从未留下过确凿的把柄。
可现在,为了救回那些对他“忠心耿耿”的同党,他必须亲自,并且是公开地,去向沈万钧求取这株仙草。
这无异于让他自断一臂,将自己最大的秘密,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我坐在静思轩的窗边,听着小宫女带回来的消息,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那本所谓的“古籍残卷”,是我亲手炮制的。上面的字迹,是用一种特殊的药水浸泡过,再加以烘烤,做旧得天衣无缝。
而那个药方,更是我为大皇子量身定做的“双重毒药”。
九转还阳草,不过是个华丽的幌子,一个逼他自曝其短的诱饵。真正致命的,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辅药,以及……我早就埋下的、更深的一条引线。
当初,那些被大皇子收买,准备在订婚宴后冲上大殿,哭诉家人“暴毙”的所谓“受害者家属”,我早已通过宋家的渠道,查清了他们的底细。
在宴会之前的半个月里,宋家名下的药铺,曾以“祛湿防病”为由,向他们所在的整个坊区,免费派发过一批“祛湿汤药”。那汤药无色无味,甚至真的有些许强身健体的功效。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我在汤药里,加入了一种从“鬼伞”中提取的、极其微量的生物碱。
这种物质本身无毒,会悄无声息地潜伏在人体之内,寻常诊脉根本无法察觉。可一旦它与我药方上某味辅药——“赤血藤”的汁液相遇,就会在高温熬煮下,产生一种强烈的、能扰乱心智的致幻剂。
如今,我的猎物,已经一步步踏入了陷阱。
大皇子别无选择。他几乎是咬着血,以一座三进的宅院和黄金万两的天价,从沈万钧手中“买”回了那株“九转还阳草”。
这笔交易,让整个朝野都看清了他与外戚巨商之间那层不可告人的关系,他多年的苦心经营,在救与不救的抉择面前,不堪一击。
但这,仅仅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