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医途,从复读开始

第35章 归乡与初识白大褂(1/1)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的医途,从复读开始》最新章节。

七月的热浪,裹挟着稻田里蒸腾的土腥气和柏油马路融化的焦糊味,一股脑地扑向刚刚走下长途汽车的陆宇。星城医科大学期末考试的硝烟仿佛还在昨日,那场硬仗耗费了他几乎所有的心神,但当最后一门《药理学》的试卷交上去的那一刻,紧绷的弦骤然松弛,随之而来的不是彻底的放纵,而是另一项任务——社会实践的悄然开始。

学校的要求很明确:利用暑假,前往一家医院进行为期不少于两周的见习,目的是“提前了解医院基本情况,感知医学人文环境”。对于很多城里同学来说,这或许意味着托关系进入省城的大医院,见识先进的设备和复杂的病例。但对陆宇而言,选择几乎是唯一的——回到他出生长大的林江县,回到县人民医院。那里,有他日夜牵挂的父母,也有他最熟悉、也最需要被了解的基层医疗现状。

县城汽车站比记忆中更加破旧和嘈杂。拉客的摩托车司机用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高声吆喝,小贩的摊位上摆着廉价的水果和零食。陆宇拖着简单的行李,穿过熙攘的人群,深深吸了一口故乡的空气,那空气里混合着汗水、尘土和一种说不清的、属于小城的缓慢节奏。他先回了家。

“小宇回来啦!”母亲李娟系着围裙从厨房里小跑出来,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和些许局促。她比陆宇上次回来时更显瘦小,背微微佝偻着,那是长年累月弯腰工作留下的印记。眼角的皱纹像干涸土地上的裂痕,深刻而密集。

“妈。”陆宇放下行李,声音有些哽咽。他注意到母亲鬓角的白发又多了不少。

父亲陆大山正坐在那张吱呀作响的旧藤椅上看电视,听到动静,也缓缓转过头。他脸上的皱纹更深了,像刀刻一般,脸色是一种不健康的暗红,那是严重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的痕迹。他的腰不好,站起来时动作有些迟缓,略显佝偻,那是腰肌劳损和岁月共同作用的结果。看到儿子,他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嘴角努力向上扯了扯,露出一个有些僵硬的笑容:“回来了?考完试了?”

“嗯,考完了。爸,你最近血压怎么样?药按时吃了吗?”陆宇几乎是下意识地问出了这个问题。成为医学生后,他对父母的健康状况更加敏感和焦虑。

“吃了吃了,好着呢。”陆大山挥挥手,习惯性地报喜不报忧,但陆宇看到他手边桌子上放着的水杯和几样熟悉的降压药药瓶,心里稍稍安定,又涌起一阵酸楚。他知道父亲还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夜里鼾声如雷,时有呼吸暂停,劝他去医院配呼吸机,他总是以“费钱”、“麻烦”推脱。

晚饭是母亲做的家常菜,简单却充满家的味道。饭桌上,陆宇说了自己四级通过的好消息,也提到了要去县医院见习的事情。

“去县医院好啊!”李娟连忙说,“就在家门口,方便。我明天就去问问你王婶,她外甥女好像在医院当护士,看能不能帮上忙。”

陆大山沉默地扒着饭,过了一会儿才说:“去医院看看也好,当医生不容易,你……好好学,别怕吃苦。” 话语简短,却饱含着一位普通工人父亲对儿子最朴素的期望和嘱托。他没有背景,无法为儿子的前程铺路,只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支持。

第二天,陆宇没有依赖母亲的关系,自己带着学校开具的介绍信和学生证,找到了林江县人民医院的医务科。手续比想象中简单,接待他的是一位态度和蔼的中年女科长,听说他是本县考出去的大学生,态度更是亲切了几分。简单登记后,他被安排到内科门诊进行为期一周的见习,后续可能还会去急诊科看看。

就这样,陆宇的暑期社会实践,在一股混合着消毒水、汗水和淡淡来苏水味道的气息中正式开始了。

林江县人民医院的门诊大楼有些年头了,墙壁泛黄,候诊区的长椅上坐满了人,空气闷热而嘈杂。孩子的哭闹声、老人的咳嗽声、家属焦急的询问声交织在一起。与星城大医院那种现代化、秩序井然的氛围截然不同,这里更接地气,也更显拥挤和忙乱。

带教老师是内科的一位副主任医师,姓周,约莫五十岁年纪,头发花白,面容清瘦,戴着一副老花镜,眼神里透着疲惫和一种阅尽世事的平和。周医生话不多,只是简单对陆宇说了句“跟着看,多听,少说,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便投入到紧张的门诊工作中。

陆宇穿上那件略显宽大的白大褂,虽然只是见习生,但当那件象征着职业的衣服披在身上的瞬间,一种奇异的责任感还是油然而生。他站在周医生身后,像一个安静的影子,观察着眼前的一切。

病人络绎不绝。大多是附近乡镇和县城的居民,很多是老人。他们带着各种常见病、慢性病而来:高血压、糖尿病、老慢支、关节炎……周医生问诊的语气很温和,但节奏很快,他需要在下一位病人进来之前,完成对当前病人的诊断、开药和解释。

陆宇看到了许多熟悉的“影子”。一位高血压的老大爷,和父亲陆大山一样,对服药依从性差,血压控制得一塌糊涂;一位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老奶奶,呼吸费力,嘴唇有些发绀,让陆宇立刻联想到父亲夜间可能出现的缺氧状况;还有因为腰腿痛来看病的搬运工,那佝偻的背影和粗糙的双手,像极了在工地上挥洒汗水的父辈们。

这些病人,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病例名称和抽象的数据,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被病痛和生活双重磨砺着的个体。他们带着期盼、焦虑、甚至是麻木的眼神,坐在医生面前,诉说着自己的不适。陆宇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医学不仅仅是科学,更是与人打交道的艺术,是承载着无数家庭希望与苦难的容器。

周医生的诊疗风格也给陆宇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没有使用什么高精尖的仪器,更多的是依靠详细的问诊、熟练的体格检查(视、触、叩、听)和基础的化验单(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来做出判断。资源有限,使得经验显得尤为重要。开药时,他会仔细斟酌,既要考虑疗效,也会询问患者的经济状况,尽量选择性价比高的基本药物。这种基于现实条件的临床决策,是陆宇在象牙塔里无法学到的。

有一次,一个衣着朴素的中年妇女带着咳嗽不止的孩子来看病,周医生听诊后判断是支气管炎,开了药。妇女怯生生地问:“医生,能不能……不开那么贵的药?娃他爸在外面打工,钱……”周医生沉默了一下,在处方上划掉了一种较贵的抗生素,换成了另一种效果相当、价格便宜许多的国产药,并仔细叮嘱了用法用量。那一刻,陆宇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对周医生仁心的敬佩,更有对基层医疗现实困境的深切感知。

见习的间隙,陆宇也会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引导病人、传递单据。他穿着白大褂的身影穿梭在门诊走廊里,偶尔会有病人或家属叫他一声“小医生”,让他既有些不好意思,又感到一种沉甸甸的分量。

晚上回到家,父亲陆大山会难得地主动问他:“今天在医院,看到啥了?”

陆宇便会挑一些能说的、不涉及隐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比如周医生如何耐心对待老人,基层看病的不容易。陆大山通常只是默默地听着,偶尔点点头,不多评论,但陆宇能感觉到,父亲对他学医这件事,似乎多了几分以前没有的、具体的认同感。

一天的见习结束后,陆宇常常独自走在回家的县城的街道上。夕阳的余晖将小城染成暖黄色,远处传来广场舞的音乐声。他回想起在星城KTV里与室友们的放声高歌,那种属于青春的喧嚣和释放;再对比眼前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以及县医院里那些被病痛困扰的乡亲,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感逐渐浮现。

他的医学之路,起点就在这里,根植于这片需要更多医疗资源的土地,连接着像他父母一样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四级考试的通过,期末考试的结束,都只是这条漫长道路上的一个个驿站。而这次县医院的见习,如同一扇窗,让他提前窥见了未来将要面对的真实世界——那里有技术的局限,有资源的匮乏,但更有着最本真、最迫切的医疗需求,和需要被守护的健康与生命。

他知道,这段穿着不合身白大褂的见习经历,将比他啃过的任何一本医学教材都更加深刻地烙印在他的记忆里,成为他医者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名为“初心”的基石。前方的路还很长,但方向,似乎在这一刻,变得更加清晰和坚定了。他不仅要为自己、为家庭奋斗,更隐隐感到了一份对脚下这片土地的责任。暑假才刚刚开始,他的见习故事,也才刚刚翻开第一页。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无限修仙升级系统
无限修仙升级系统
关于无限修仙升级系统:陆晨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竟穿越到了修仙世界!没被雷劈,没被车撞,就打了个鸟?这也太草率了!好在“无限修仙升级系统虽迟但到!经验值?积分商城?升级卡?境界突破跟闹着玩儿似的!本想低调发育救小姨,奈何麻烦自动上门:随手拍死他的仇家、觊觎小姨的恶少、舞家那位脾气火爆的大小姐……还有那要命的猎妖考核?陆晨:“系统,加点!给我升!炼气打脸筑基?金丹收服元婴兽主当小弟?穿越上古阻止炎黄蚩
失梦乌托邦
马飞飞传奇
马飞飞传奇
关于马飞飞传奇:以主人公马飞飞从现代雇佣兵王穿越回民国特工马飞飞身上,小说以谍战悬疑为核心风格,通过时空穿越的独特设定,结合青铜罗盘碎片与古铜钱,再结合历史真实事件与虚构情节,构写了这一部充满张力的长篇小说。
五三亚
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
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
关于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在唐僖宗中和年间,天下纷扰,黄巢之乱后,王朝的根基摇摇欲坠,中央权力名存实亡。现代文科生王知意外穿越,附身于王审知,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乱世中,他以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开启了一场震撼时代的工业革新之旅。
这木瓜真润
跟踪十七次后,他终于肯咬我了
跟踪十七次后,他终于肯咬我了
关于跟踪十七次后,他终于肯咬我了:(刚出分分低,之后会升)疯批跟踪狂追了杀手17次,终于等来对方用枪管抵住他脑门——
狐疑的问号
踹翻极品全家,我带外祖家暴富
踹翻极品全家,我带外祖家暴富
爱财阿奶:待会把鸡粪扫了。段俏颜:好的,阿奶。扫呀扫粪粪,扫到一个大粪粪,全部倒进你床上——倒进你床上——看着一床的鸡粪她满意地拍了拍手。黑心肝大伯母:记得砍猪草。段俏颜:好的,大伯母。她转身举起菜刀对着两头猪笑的一脸阴森:“猪猪们不关我的事,要怪就怪大伯母吧!是她让我砍你们的。被发现的时候淡定地给对方回了一句:对不起,听岔了!恶毒小姑:把衣服洗干净。段俏颜:好的,小姑。对方一走,她举起剪刀对着
莫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