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1800年之龙腾四海》最新章节。
			     爱德华没有听过,他疑惑的抬起头,“什么是锰钢?”
 眼镜少年说道:“我们一个月前,发现金属锰和钢铁融合,坚硬和耐磨特性很好,钢铁厂说可以做新的炮管钻头。”
 另一个少年说道:“就是那玩意有点贵,不知道你们用不用的起!”
 爱德华激动的一把抱住他们,“带我去看看可以吗?”
 于是,几个蒸汽机工厂的老师傅们第一次看到了锰钢钻头。
 “我草,钢铁厂这帮孙子,居然有这么猛地东西?我们蒸汽机磨缸也能用啊!”,一个师傅测试过以后,大声喊道。
 “这玩意绝对能做履带,就是价格确实太高了,一根履带估计要等于现在的十倍价格”,另一个师傅说道。
 “我们又不用每个地方都用锰钢,就连接件用,这价格能节约很多”,一位老师傅说道。
 爱德华激动的跑去管理中心找到工业部门负责人,把履带底盘和锰钢的事情说了说。
 他拿着投资列表,诚恳的说道;“履带底盘是澳洲重点投资项目,我们需要钢铁厂的锰钢,是否能帮助我们采购一批?”
 结果,跟着去的少年们,居然认识管这个事的家伙,“赵少杰,你管这事?别坐着,跟我们去看看履带车,那家伙可过瘾了!”
 于是,赵少杰也在履带机上大呼小叫了一顿,跳下车立马跟着他们去钢铁厂,商量了一下。
 最后,两个厂的厂长坐下来一合计,钢铁厂用一吨锰钢换蒸汽机厂一台中型发动机,这简直就是最原始的以物易物贸易,这事就这么成了!
 这一下,锰钢正式进入了两个行业。
 首先,是履带车的履带;
 其次,是蒸汽机的缸体磨头。
 再次测试蒸汽履带车,一群跑来玩的少年在澳洲的荒原上玩起了越野。一个巨大的铁家伙,带着两个四轮马车,装满三吨煤和水,以每小时八公里的速度,载着一群大呼小叫的少年们,慢悠悠,摇摇晃晃,在荒草和沙砾间跑了整整一天。
 最终测试下来,这台履带车跑了两百公里履带才断裂,而且断裂不是锰钢部件,是普通钢铁的环节。
 但骑着马慢慢跟着的爱德华和一群工匠们都笑了,他们知道两百公里够耕地使用了,只要这大家伙,自己带上配件替换断裂的环节,这台机器就能继续运转。
 这个时候的澳洲,绝大多数人都不识字,数百年大清的治理下九成的老百姓都不认得汉字。
 这就是个笑话,一个巨大的笑话!
 明朝已经开始大规模卖小说了,老百姓的识字率高达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甚至妇女的识字率也有百分之十。所以,明朝的老百姓会买小说看。
 可大清呢?大清是真的在实行愚民教育,大清的识字率不到百分之一!
 而到澳洲的移民,绝大多数又最苦最穷的家庭,这里的成年人几乎都不认字。
 这导致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这里的官员全是15到20岁左右的少年和青年!
 是的,这些全是水手学校每年提供的毕业生,他们识字,能看得懂政府的通知。
 而这些少年和青年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对任何新玩意都有极大的好奇心,换句话说,什么东西新,这群人会全部跑去看,去玩。
 然后,这群人还管理财政预算,于是新的东西能获得帮助和投资,虽然也有很多失败,但只要成功一个,对于政府而言,从长期来讲,所有的投资其实都能收回。
 履带式蒸汽机就是其中一个,爱德华他们真的拿到了第一笔投资,铁矿港拿出了三万两白银组建新的公司。
 而第一批订单,居然是蒸汽机厂和钢铁厂,用来在产区没有铁轨的地方搬运重物。
 然后,来接收物资的码头负责人看到这个大怪物了,高喊:“你们啥时候搞了个这玩意?给老子来十个,老子定了!”
 再然后,矿山送煤的工头看到了!
 “这玩意是啥?”
 “蒸汽履带车!这玩意,可以走烂路,下雨天,烂泥巴地里也能运货,牛逼极了”,搬运工说道。
 “哪里搞得?”
 “好像是蒸汽机厂”
 “带我去”
 好嘛!第三个客户出现了,而且订单是一百台,果然矿山老板都有钱。
 矿山用这东西从矿区送到火车站,工人现在都在骂,“现在下雨天也要开工,没天理了!”
 蒸汽履带车第一年的订单全部排满,爱德华他们根本忙不过来。
 李海潮第一次看见蒸汽机是在码头上。他一直就那站着,就死死盯着那个铁家伙运送了十次,足足拉完了二十吨货物,他才转身离去。
 转身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守卫说道:“我们去蒸汽机工厂,我有一个想法想和他们厂长聊聊。”
 当爱德华走进房间时,李海潮已经认出了他,可他并不认识李海潮,他还非常恭敬的介绍道:“我叫爱德华,是蒸汽机厂的厂长,很高兴您的到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海潮笑了,他轻声问道:“爱德华,还记得广福源号吗?”
 爱德华像是被一道闪电击中,他仔细看了看李海潮,他并不认识,可他还是激动的问:“您知道广福源号,他们在哪?我一直在找他们,那里有我的朋友。”
 李海潮指着自己,“我就是那条船上的一个船员,另外牛野也在这座城市里,不过他现在在学校里教书。”
 两人聊了很久,爱德华终于知道,原来妈祖军居然是他们的产业!
 李海潮也知道了,爱德华破产的原因,他不好意思的说道:“爱德华,我很抱歉!”
 爱德华却挥挥手,笑着说:“那是战争,没有什么。而且我现在过的很好,带我去看看牛野,我想知道我们最早的小公司还活着吗?”
 李海潮哈哈大笑,“走,我带你去”
 在李海潮的马车上,李海潮说出了自己来的目的。
 爱德华吃惊的看着李海潮:“你是说,铁矿港要大规模投入履带车?每年千台产能?这么多车,你要用来干什么?”
 李海潮说道:“人力开荒太慢了,我准备每个城市都建立一个机械开荒队,用钢铁机械开荒,然后交给移民精耕细作。”
 他又拉开马车窗帘,指了指远处的小桥,“基础建设也需要运输,往往那里都没有道路,履带车合适,所以。。。”
 爱德华点头,“好,我接受你们的第二笔投资,让我们把新的工厂建设起来,让那些大家伙在野地里跑起来!”
 马车的铃铛轻轻摇动,李海潮继续给爱德华讲述着这些年妈祖军的经历,直到现在爱德华对于牛野他们的产业才有了一个真正的理解,这是一个横跨南洋,印度洋,太平洋和澳洲的巨大公司。
 某种意义而言,妈祖军其实就是第二个东印度公司,只是他们只关注贸易和自治领的建设,不进行殖民地具体的官员治理和军事统治。
 爱德华突然说道:“你们现在还没有涉足欧洲。我个人建议,暂时先不要去欧洲,不然你们的财富一定会被盯上。”
 李海潮苦笑,“英国迟早会过来!”
 爱德华却说道:“英国虽然是我的母国,但我所有的未来都在这里。我必须说,英国赢不了,他们也不应该来!”
 李海潮好奇的问:“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爱德华说道:“我领到了一把步枪,厂里每一个工友也都领到了。我试射过,那把步枪简直让人惊艳。一座城市只要有一万把那样的步枪,英国海军陆战队就绝不可能赢,只是徒增死伤,英国最后会看清楚一切。”
 车轮滚滚向前,如同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