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之神

第404章 唐(乐器)5(2/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艺之神》最新章节。

(张老栓从工坊里出来,听见刘掌柜的话,没立刻拒绝,而是问)

张老栓:(看着刘掌柜)你铺子里的客人,大多是市井百姓,这阮卖多少钱合适?

刘掌柜:(想了想)琵琶得卖五十文,你这阮小,用料少,卖二十文就行——便宜实惠,百姓买得起。要是做得精致点,刻上花纹,卖三十文也成。

李阿福:(有点心动)二十文?那要是一个月卖十个,就能多赚二百文,够咱买两斤肉吃了!老栓师傅,要不咱试试?

张老栓:(点头)试试也行。不过得按“规矩”做——木料要选好的桐木,弦要用结实的丝线,不能偷工减料。咱宫束班做的东西,哪怕是个玩物,也得耐用。

王铁蛋:(撸起袖子)行!我来打磨琴身,保证光溜溜的!阿福你做弦轴,小幺负责扫木屑,咱再做五个,给刘掌柜送去!

(接下来的十天,宫束班的几人除了做日常的门活,其余时间都在做阮。张老栓教他们在琴身刻上简单的花纹——有的刻云纹,有的刻莲花,赵小幺还在一个阮的琴头刻了个小兔子,说是给小姑娘们的。五个阮做好后,刘掌柜亲自来取,看着打磨得光亮、刻着花纹的阮,笑得合不拢嘴。)

【转场】

半个月后,刘掌柜再次来到宫束班,一进门就嚷嚷着要再要十个阮。

刘掌柜:(手里拿着个空布袋子)阿福兄弟,你们做的阮卖火了!头五个三天就卖完了——有姑娘买去弹着玩,有教书先生买去教学生,还有戏班子的人来问,能不能做个大点儿的,他们想拿去伴奏!

李阿福:(惊讶地)这么快就卖完了?还有人要大的?

张老栓:(若有所思)大的也能做,就按琵琶的比例缩小一半,弦改成四根,声儿能更丰富些。小幺,你去把上次剩下的桐木搬出来,咱这次做十个,五个小的,五个大的。

(赵小幺高兴地去搬木料,王铁蛋则跑去布庄,要了更粗的丝线——他说“大阮的弦得结实,不然绷不紧”。几人又忙了起来,这次做的阮,张老栓在琴身刻了更细致的花纹,还在琴杆上写了“宫束班制”四个字——他说“咱做的东西,得让人家知道是谁做的,不能砸了宫束班的牌子”。)

【高潮】

又过了一个月,长安的市井巷陌里,渐渐能听到阮的声音了——西市的茶馆里,有艺人抱着阮弹小调;东市的姑娘们,三五成群地坐在院子里,你弹我唱;甚至宫里的小太监,也托人从刘掌柜的铺子里买了个小阮,说是给小公主玩。

一天傍晚,李阿福、王铁蛋、张老栓和赵小幺坐在工坊门口,每人抱着一个阮——李阿福抱的是最早做的那个,琴身已经有些磨损;王铁蛋抱的是个大阮,弦是粗丝线做的;张老栓抱的是个刻着云纹的小阮,声儿最亮;赵小幺抱的是自己刻了兔子的那个,宝贝得不行。四人一起弹着张老栓编的调子,琴声清脆,飘在长安的暮色里,引得路过的行人驻足倾听。

王铁蛋:(弹完调子,笑着说)没想到咱几个憨货,闲得慌做的玩意儿,还能传遍长安!

李阿福:(挠挠头)这还得谢老栓师傅,要是没有您指导,咱这阮早散架了。

张老栓:(喝了口茶,慢悠悠地)不是我指导得好,是咱用了心——做任何东西,只要用心,就能做好。这阮能流传开,是因为它“实在”——轻便、好听、便宜,百姓用得上。

赵小幺:(抱着阮,蹦蹦跳跳)以后咱还要做更多的阮,让洛阳、扬州的人也能听到阮的声音!

(夕阳西下,灯笼的光映在四人的脸上,阮的琴声还在继续,混着远处的叫卖声、孩童的笑声,成了长安傍晚最温柔的声音。)

唐·宫束班制阮记(续)

第四幕:岁月留声,宫束阮名传后世

场景

宫束班工坊,十年后,秋日。

工坊里的木料堆换了新的,工具也添了不少,但墙上挂着的一把旧阮——正是李阿福最早做的那个,琴身磨损,弦也换过几次,却被擦得锃亮。李阿福已经成了宫束班的木工师傅,王铁蛋成了漆工师傅,赵小幺则能独立做阮,张老栓已经八十岁,很少动手做活,却常坐在工坊里,看着年轻人做阮。

【开场】

(一个穿着书生服的年轻人走进工坊,手里拿着一本乐谱,对着李阿福拱手)

书生:请问可是宫束班的李师傅?晚辈是从洛阳来的,听说长安宫束班做的阮最好,特来求购一把——晚辈学阮三年,一直想有一把“宫束阮”。

李阿福:(笑着点头)我就是李阿福。你想要什么样的阮?小的轻便,大的声儿亮,你随便选。

书生:(指着墙上的旧阮)晚辈想问问,那把旧阮是……

王铁蛋:(凑过来说)那是十年前,咱几个闲得慌,做的第一把阮!当时就是觉得好玩,没想到现在能传到洛阳去。

(张老栓从里间出来,听见这话,慢悠悠走到书生面前,指了指旧阮)

张老栓:那把阮的木料,是当年做宫灯剩下的桐木,琴身里的月孔,还是铁蛋用小刨子一点点挖出来的——那会儿阿福连弦轴都削不圆,小幺还总在旁边添乱。

书生:(眼里满是敬佩)原来这阮还有这么一段故事!晚辈在洛阳时,就听乐坊的先生说,“宫束阮”音色透亮,还耐用,有的阮用了五六年,声儿还是一样亮。

(赵小幺抱着刚做好的一把阮从里间出来,阮身上刻着精致的缠枝莲纹,琴杆上“宫束班制”四个字用朱砂描过,格外醒目)

赵小幺:(把阮递给书生)你试试这把!木料选的是陈年老桐木,我还在琴身里贴了层薄竹片,声儿能更润些。这几年咱琢磨着改良,小阮加了个琴枕,按弦更顺手;大阮换了牛筋弦,弹起来更有力道。

(书生接过阮,手指拨弦,“噔——”的一声,音色清亮又带着暖意,比他之前用的阮更有韵味。他弹了一段《长安秋》,琴声里满是秋意,听得众人都静了下来。)

书生:(放下阮,激动地)就是这个味儿!这把阮我要了!回去后,我一定跟洛阳的朋友好好说说,让他们也来买“宫束阮”!

(送走书生,李阿福取下墙上的旧阮,用布轻轻擦拭)

李阿福:真没想到,当年瞎琢磨的玩意儿,现在成了咱宫束班的招牌。前儿个还有波斯来的商人,想把阮带到西域去呢。

王铁蛋:(笑着说)那咱可得多做些!我琢磨着,给西域的阮刻上葡萄纹,他们肯定喜欢。对了,老栓师傅,您还记得不?十年前做第一把阮时,阿福把弦绷断了三次,还差点把琴身刨穿!

张老栓:(眯着眼笑)怎么不记得?那会儿你急得直跳脚,说要把阿福的刨子扔了。现在好了,你们都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师傅,小幺也能自己带学徒了。

(赵小幺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指了指工坊外——几个学徒正围着木料,学着画阮的图样,有模有样的。)

傍晚,夕阳透过窗棂,洒在工坊里。李阿福、王铁蛋、张老栓坐在门槛上,赵小幺抱着阮,弹起了当年张老栓编的调子。琴声飘出工坊,路过的孩童跟着哼,卖糖人的担子在门口停下,掌柜的也跟着打拍子。

远处,长安的城门渐渐关上,灯笼一盏盏亮起。张老栓看着眼前的景象,轻声说:“物件啊,只要有用心,就能留得住。这阮,是咱宫束班的念想,也是长安百姓的乐子,能传下去,就好。”

第五幕:阮声远扬

场景

长安西市,次年春日。

西市热闹非凡,卖丝绸的、卖香料的、卖小吃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刘掌柜的乐器铺前围满了人,铺子里挂着各式各样的阮——小阮刻着花鸟,大阮雕着云纹,还有给孩童做的迷你阮,小巧玲珑。铺外搭了个小台子,一个穿绿裙的姑娘正抱着阮弹《春江曲》,琴声悠扬,引得不少人驻足。

(李阿福和王铁蛋提着一筐新做好的阮,走进刘掌柜的铺子。刘掌柜一见他们,立刻迎了上来,脸上笑开了花)

刘掌柜:哎哟,你们可来了!这筐阮要是再晚来一天,我就得派人去工坊催了!你看外面,姑娘弹的那把阮,昨天刚到就被人订了,还有洛阳、扬州的订单,堆了一桌子!

李阿福:(看着铺子里的人,惊讶地)这么火?我还以为过了年,买阮的人会少点呢。

王铁蛋:(指着一把刻着波斯花纹的阮)刘掌柜,这把阮是咋回事?我记得咱没做过这样的啊。

刘掌柜:(笑着说)这是西域商人订的!他们说,要把阮带到大食去,让那边的人也听听。我跟他们说,这阮是长安宫束班做的,做工最好,他们二话不说就订了二十把!对了,宫里的尚乐局也派人来问,想让你们做一批阮,给乐工们用——这下,咱“宫束阮”可是进宫了!

(正说着,一个穿着宫装的侍女走进铺子,身后跟着两个侍卫。侍女对着刘掌柜拱手)

侍女:刘掌柜,尚乐局吩咐,来取宫束班做的阮。听说你们这儿有新做的“花阮”,音色最好,麻烦拿给我看看。

(李阿福赶紧从筐里拿出一把花阮,琴身上刻着牡丹纹,用金粉描了边,格外精致。侍女接过阮,拨了拨弦,满意地点点头)

侍女:果然名不虚传!这阮的音色,比尚乐局现有的琵琶还透亮。回宫后,我一定跟贵妃娘娘好好说说,让她也听听“宫束阮”的声音。

(送走侍女,王铁蛋激动地拍了下李阿福的肩膀)

王铁蛋:听见没?贵妃娘娘都要听咱做的阮!当年咱要是知道这阮能这么出息,说不定还不敢做呢!

李阿福:(笑着说)可不是嘛!当年就是闲得慌,想做个玩意儿解闷,现在倒成了大事。对了,刘掌柜,上次说的给孩童做的迷你阮,卖得咋样?

刘掌柜:(指着铺角的一堆迷你阮)早就卖完了!家长们都说,孩子拿着迷你阮学弹琴,比玩泥巴强。我还跟几个私塾先生商量,把阮放进学堂,让孩子们学弹小曲,既有趣又能识字。

(这时,铺外的姑娘弹完了《春江曲》,围观的人拍手叫好。一个老妇人走上前,问姑娘能不能教她弹阮——老妇人说,她孙子在外地做官,想学会了弹给孙子听。姑娘笑着答应,从铺里拿了把小阮,教老妇人按弦。)

张老栓:(不知何时也来了,站在人群后,看着这一幕,轻声说)阮这物件,不挑人,老人能弹,孩子能玩,百姓能乐,这样才好。咱宫束班做了一辈子工艺门,没想到最后,倒是阮让更多人记住了咱。

(李阿福、王铁蛋、赵小幺围过来,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心里满是暖意。春日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也洒在那些透亮的阮上,琴声、笑声、吆喝声混在一起,成了长安西市最热闹的烟火气。)

(多年后,长安的宫束班依旧在做阮,从长安到洛阳,从扬州到西域,都能听到“宫束阮”的声音。有人说,宫束班的阮里,藏着长安的烟火气,也藏着一群憨货的用心——正是这份用心,让阮跨越了岁月,成了流传千年的乐声。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止水之瞳:木叶阴影中的光
止水之瞳:木叶阴影中的光
如果宇智波止水并未在原着时间点死亡,而是幸存下来,并更深地卷入宇智波一族的秘密、木叶高层的博弈以及更庞大的威胁中。他与宇智波鼬既是挚友也是并肩作战的伙伴,共同面对来自家族内部、团藏、以及潜伏在暗处的“宇智波斑(带土)的压力,最终揭开宇智波一族被掩盖的历史真相,并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道路。那火影接下来的历史走向将会是怎样呢?
又木一屿
双重生,虐渣夫夫闯荡修真界
双重生,虐渣夫夫闯荡修真界
关于双重生,虐渣夫夫闯荡修真界:[双男主+攻追受+虐渣+爽文+空间+双重生+少需种田]操劳一生,自己的身份却成了他人的青云梯,老天有眼,去修真界逛了一圈,学了一些本事,没想到又回来了。拳头有些硬,性情有些颠。还想让我当老黄牛养着一大家子人?哼,做梦去吧,梦里啥都有!前世老虔婆给我买回来的的契兄弟居然还有气,有气就好,有气就好,谁知一杯灵泉水下肚,那契兄弟就自己醒过来了。原来上辈子他并没有死透,就
紫焱妖
我和闺蜜在古代杀疯了
我和闺蜜在古代杀疯了
关于我和闺蜜在古代杀疯了:顶级特种兵林潇然和金融巨鳄苏小小,一场意外双双重生,成了古代备受欺凌的商贾嫡女。刚醒来就要宅斗?渣爹偏心,姨娘恶毒,庶妹伪善?林潇然反手就是一个过肩摔:“跟我讲规矩?我的规矩就是规矩!开局面临破产,对家陷害,逼她为妾?苏小小微微一笑,现代商业兵法一出,搅动京城风云,富可敌国指日可待!姐妹相认,王炸合体!一个武力值爆表,开办女子军校,救死扶伤,被封女战神;一个智商逆天,创
运生财起
大江大河之我是Mr宋
大江大河之我是Mr宋
我叫宋运.....成,十五岁那年听父亲说,南面省还有一股子我们宋家没出五服的亲戚,我听说了登峰牌电线,也听说了一位大我五岁的远亲哥哥,他的名字叫宋运辉。且看成二爷如何在这大江大河的异世界中翻云覆雨,花丛蹈舞,造就他不朽的传说。(未看过电视剧及原着不会对阅读本文产生太大影响)
东湖老散
多次元融合后的修仙奇闻趣事录
多次元融合后的修仙奇闻趣事录
关于多次元融合后的修仙奇闻趣事录:宝妈穿成大男孩,会有什么趣事?第一站:学做神仙。初遇大佬是小孩,我想当他妈还奉他为神,他把我当信徒哥哥,然后被一路带飞,后来发现是双向奔赴的母子情深。计划以后还要去兽世次元,星际次元,到处冒险到处玩。为了戏剧性,戏份稍多的角色都不大正常,不能脱离红尘做到无欲无求,也不遵守人类的道德逻辑,会有轻轻虐情节,基本不死人。主打母子俩(双男主)甜甜蜜蜜,无论经历多少苦难,
叶绿素精选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