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农民工在三国虐爆名将能臣》最新章节。
“白如雪!医护营药材若是不够,立刻持我手令去后方大营调取!重伤者优先,尤其是老人和孩子,一个都不能放弃!”
“梅如水!登记名册务必细致,按户核对,分发临时号牌。告知大家,凭此号牌,每日可领定量米粮,后续田亩分配、房屋修缮也都以此为准,杜绝冒领,也方便管理!”
她的指令清晰明确,调度有方,虽现场人多事杂,却忙而不乱。
十几个巨大的粥棚已然立起,大锅内米粥翻滚,散发出诱人的谷物香气。
临时划出的医护区域内,草药的清苦气味弥漫,白如雪带着一群女护士和征召的郎中来往穿梭。
登记点前,虽然排起了长龙,但在士兵和文吏的引导下,队伍缓慢却有序地前进着。
一些原本惶恐不安、被李丽丽和张娇娇的话语触动,半信半疑地拖家带口走出江夏城的百姓,亲眼看到这粥棚的热气,闻到那药香,感受到这迥异于乱世的秩序,那颗悬在嗓子眼的心,终于实实在在地落下了一大半。
“看……真的,真的有粥喝,不是骗人的……”
“那位一直忙前忙后的白衣姑娘……听说是袁公的夫人?天爷,她竟然亲自在给那个脏兮兮的娃子包扎伤口……”
“是白夫人!真是活菩萨下凡啊……这世道,这样的贵人,难得……”
强烈的对比,在无声的细节中产生,烙印在每个人心里。
有人不自觉地回想起昨夜,刘备军突围时,那些核心将领们紧紧簇拥着刘备、关羽等人,头也不回地冲入黑暗,那般决绝。
而被留下的断后部队,在绝望中拼死抵抗,更多的普通百姓则茫然无措地缩在角落里,听着外面的杀声,感受着被抛弃的冰冷。
有人想起了刘备往日里站在高台上,那番“匡扶汉室、拯民于水火”的慷慨激昂。
言犹在耳,但与眼前这为了活命而果断舍弃一城百姓的现实相比,显得如此空洞和讽刺。
理想的口号和道德的旗帜,在生存的渴望与切实得到的安全保障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肚子饿的时候,一碗实实在在的热粥,远比一百句“仁德”的空话更有力量。
几个蹲在粥棚边,捧着热腾腾陶碗的老汉,一边唏哩呼噜地喝着久违的,能照见人影却足以活命的稠粥,一边用袖子抹着嘴角,低声交谈着,声音里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复杂情绪。
“刘皇叔……唉,以前总觉得他是个仁义君子,是咱们穷苦人的指望,没想到……”
“是啊,话说得再好听,逃命的时候,哪里还顾得上我们这些升斗小民的死活。还不是说扔就扔了。”
“还是袁公实在啊,不打不杀,还给粥喝,给地方住,还给瞧病。你看那位白夫人,一点贵人的架子都没有,那眼神,看着就让人心安。”
“我听说啊,袁公手下好多大官,什么周将军、武将军,还有那位管建房子的张大人,以前也都是穷苦出身,逃过难,吃过苦,懂得咱们老百姓的难处……”
这些窃窃私语,声音不高,却像初春的暖风,悄无声息地吹过聚集的百姓心头,融化着曾经的恐惧与隔阂,播下新的种子。
刘备那苦心经营多年、赖以立足和号召人心的“仁德”金字招牌,在这一夜一晨之间,被残酷的现实,被他自己无奈却致命的选择,以及被袁大山这边高效,狠准的宣传攻势与白素雅务实,仁心的安置行动,联手砸出了一道深可见骨的裂痕。
民心如水,流动无常。
当他们最基本的安全与生存需求,在新主这里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尊重和满足时,旧主那曾经熠熠生辉的道德光环,便不可避免地迅速黯淡、剥落。
(本章完)
【下章预告】刘备残部仓皇南逃,身后袁军铁骑紧追不舍!长坂坡前,能否再现奇迹?诸葛亮智计百出,天意是否眷顾?一切精彩,尽在《第188章:追击刘备·长坂坡前无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