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让你带个差班,你全员本科了?》最新章节。
上午的数学考试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席卷了整个高一年级的考生。当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大家都觉得那并非解脱的福音,只能算是中场休息的号角,让哀鸿遍野的学生们有一个短暂喘息的机会,去迎接后面更加残酷的考试。
午休时间,食堂里弥漫着绝望的氛围。
尖子一班的餐桌区域空气好像凝固了。好几个女生趴在桌上肩膀微微耸动,将哭声死死地压在臂弯里。男生们则大多面色灰败,眼神空洞地戳着餐盘里早已冰冷的米饭,食之无味。那米饭的口感在舌尖上显得异常粗糙,每一次吞咽都像在吞咽石子,堵得人心慌。
这时刘峰也打好了饭,将端着的餐盘重重地放在桌上,发出的“哐当”一声,周围的学生都吓一跳。
“哭什么哭!像什么样子!”他的声音因为愤怒而显得有些尖锐,这尖锐的声音刺激着学生们本就脆弱的神经,“天塌下来了吗?不过是一场考试!难,是对所有人都难!你们是尖子班,你们的基础比他们好,底子比他们厚!就算都考得差,你们也一定是分数最高的那一批!”
他的话语很不好听,非但没能点燃学生们的斗志,反而让那几个女生的啜泣声更大了些。一个男生终于忍不住,带着哭腔道:“老师,那根本不是难不难的问题,那题……那题就不是给人做的!最后那道题,我连题目都读不懂!”
“读不懂也要写!写解,写已知条件,写公式!每一分都要去抠!你们平时的训练都忘到哪里去了!”刘峰的火气“噌”地一下就上来了,筷子指着那个男生,手都在发抖。
他越是咆哮,学生们的头就埋得越低。一堵无形的墙在师生之间悄然竖起。刘峰感受到的,不是同仇敌忾,而是畏惧、埋怨和疏离的沉默。这让他心中更加烦躁。
而在食堂的另一角,十四班的氛围同样凝重,却截然不同。
学生们围坐在一起,没人说话,但都在默默地吃饭。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后怕,但眼神里没有崩溃,只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
杨明宇没有多说什么大道理,他只是提着一个大塑料袋,走到学生们中间,从里面拿出一罐罐还带着温热的旺仔牛奶,挨个放在每个人的餐盘旁。
“喝点热的,暖暖胃,也暖暖脑子。”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股暖流,流淌每个人的心里。
王昊拿起那罐小盒的红色牛奶插上吸管。温热香甜的液体顺着喉咙流入到胃里,驱散了早上因为精神高度紧张而带来的寒意。他看到周围的同学,无论是林天、赵敏,还是体育生张伟,都在默默地喝着牛奶。那甜味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将他们从上午那场噩梦般的考试中暂时拉了回来。
“上午的考试已经结束了。”杨明宇看着所有人都喝了一口,才缓缓开口,“现在,它是一张被收走的废纸,上面的对与错都与你们无关了。你们的战场在下午。英语,理综,这才是你们现在唯一需要思考的敌人。”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个人:“忘了分数,忘了难度,忘掉一切。记住我们的策略:拿到每一分你能拿到的分。下午两点我们重新开始。”
没有激昂的口号,没有严厉的斥责。杨明宇的话像是在陈述一个事实。然而,正是这份平静给予了学生们最强大的定心丸。他们抬起头看着自己的班主任,那份劫后余生的惶恐渐渐被“专注”的情绪所取代。
他们默默地加快了吃饭的速度,咀嚼声清晰而有力。吃完饭没有人再讨论上午的数学,而是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拿出英语单词卡,开始利用最后的时间进行最后的记忆。
这截然不同的两幅画面,被不远处巡视的教导主任王海德尽收眼底。他看着刘峰那边失控的压抑和杨明宇这边诡异的平静,眉头紧锁,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深思。
心态的博弈从踏入考场的那一刻起,胜负的天平似乎就已经在悄然倾斜。
下午两点,英语考试的铃声准时响起。
刘峰主动申请,与另一位老师调换了巡考楼层,他的目的只有一个——死死盯住十四班的学生。他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猎手游荡在走廊里,锐利的目光透过一扇扇玻璃窗,搜寻着他眼中的“猎物”。
英语,在他看来是最考验积累的学科。词汇量、语法、语感,这些都不是靠一两次投机取巧就能弥补的。十四班或许能在数学上靠着一两个天才出奇制胜,但在英语这块硬骨头面前,他们的平均分必然会被打回原形。
他的第一个目标,是那个叫张玲玲的话痨胖妞。他记得很清楚,这个女生的英语成绩,常年在及格线边缘徘徊。
听力考试开始,标准的伦敦腔通过广播传遍校园。刘峰看到张玲玲的脸上,果然露出了吃力的表情。她的笔尖在A、B、C三个选项之间犹豫不决,眉头紧锁,额头上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刘峰的嘴角,勾起冷笑。
然而,就在第二个长对话开始前,他看到张玲玲忽然闭上了眼睛,做了一个深呼吸。虽然这个动作很轻微,却让她的身体奇迹般地放松了下来。再睁开眼时,她的眼神变了。她不再试图去听懂每一个单词,而是竖起耳朵像雷达一样捕捉着那些英语老师在考前反复强调的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转折词……
当听到“because”时,她的笔立刻在草稿纸上画下了一个重点符号;当听到“but”时,她立刻警觉起来,知道后面的内容才是关键。
她的笔开始在答题卡上移动,速度不快,但每一次填涂,都显得异常果断。
刘峰的笑容僵在了脸上。这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应试状态——不追求完美,只追求效率。这不是学霸的碾压,而是一种极其务实甚至有些“功利”的生存技巧。
他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烦躁,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个目标——体育生张伟。
在刘峰的认知里,体育生和英语,就像水和油,永远无法相融。他断定张伟的卷面此刻必然是一片空白。
然而,他看到的景象再次颠覆了他的认知。
张伟正埋头于作文部分。他没有去尝试那些华丽的从句或者复杂的词汇,他的笔下,全都是最简单、最基础的主谓宾结构。
“Yang lao shi is a good teacher. He teaches us very well. He helps us study hard. We all like him very much.”
(杨老师是个好老师。他教得很好。他帮助我们努力学习。我们都非常喜欢他。)
这些句子,在刘峰这样的老教师看来,简直就是小学生水平,幼稚得可笑。但让他心惊的是,张伟写下的每一句,都没有明显的语法错误!主谓一致、时态、人称,这些最容易出错的基础点,他竟然都掌握了!
刘峰猛然想起了之前听到的传闻——杨明宇让体育生们在跑步和做俯卧撑的时候,用“肌肉记忆法”来背诵句型和口诀。当时他只当是个笑话,此刻亲眼看到成果,那笑话却变成了一记响亮的耳光,火辣辣地抽在他的脸上。
他感到一阵口干舌燥,下意识地移开目光,最后落在了赵敏的身上。
那个创造了生物奇迹的女生,此刻正以一种惊人的速度,阅读着那篇关于环境保护的完形填空。她的眼神专注而冷静,笔尖在文章的关键词下轻轻划过,然后在选项中进行精准的排除。她的动作行云流水,充满了理性的美感,仿佛不是在做英语题,而是在进行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
刘峰的心,一点点地往下沉。
他引以为傲的“积累论”,在杨明宇那种鬼神莫测、直击要害的教学方法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短暂的休息过后,下午四点,理综考试的铃声响起。
物理、化学、生物,三百的分值,两个半小时的时间。这是对学生知识储备、逻辑思维、时间分配能力和体力的终极考验。
刘峰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来到了赵敏所在的考场外。他像一尊门神,死死地守在那里,他要亲眼见证,这个生物天才,是如何在物理和化学的联合绞杀下折戟沉沙的。
考试开始的指令下达,考场内响起一片翻动试卷的“哗啦”声。
刘峰看到,赵敏拿到试卷后做出了一个让他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举动。她没有从第一道物理选择题开始,而是直接将试卷翻到了最后,翻到了生物部分。
她的笔尖,在生物卷面上开始了舞蹈。
细胞结构、光合作用、遗传定律、生态系统……这些对于其他学生来说需要绞尽脑汁思考的题目,在她笔下仿佛都变成了1+1=2的基础运算。她的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冷静得像一台精密的人形答题机迅速而准确地收割着分数。
刘峰的双手,在口袋里不自觉地攥成了拳头。他心中冷哼:“生物好又怎么样?理综看的是总分!等你做完生物,剩下的时间,根本不够你啃下物理和化学!”
三十分钟,仅仅三十分钟,刘峰就看到赵敏停下了在生物部分的作答,然后,她将试卷翻回了最前面——物理。
她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面对那些复杂的力学分析和电学电路图,她眉头紧锁,但并未慌乱。她严格执行着杨明宇的指令,先快速浏览了一遍所有的物理题,将自己有把握的、一眼就能看出解题思路的简单题,用笔在序号上轻轻打了个勾。
然后,她开始按着勾选的顺序,逐一攻克。
这道力学平衡题,会!做!
这道电路串并联题,是基础!做!
这道关于能量守恒的大题,第一小问是送分的!做!
她像一个在雷区里排雷的工兵,小心翼翼地绕开那些她没有把握难度极高的“炸弹”,精准地拆解着每一颗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地雷”。她的草稿纸上画满了受力分析图和电路图,每一个步骤都清晰明了。
刘峰站在窗外看得心惊肉跳。赵敏的这种策略让他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她放弃了难题,却保证了极高的正确率。这意味着,她在物理这门弱项上依旧能拿到一个相当可观的基础分。
当赵敏开始转攻化学部分时,刘峰再也看不下去了。他感到一种恐慌,一种对局势失去掌控的恐慌。他迈开脚步几乎是逃也似地走向了另一个他重点关注的考场——林天所在的考场。
如果说赵敏是十四班的“盾”,稳扎稳打,那林天,就是那把最锋利的“矛”!他要亲眼看看,这把矛在理综这张堪称铜墙铁壁的试卷面前会不会被折断!
他走到考场窗外,一眼就看到了林天。
少年正埋首于一道物理的压轴大题。那是一道关于带电粒子在复合磁场中运动的题目,综合了电场、磁场、牛顿定律和动能定理,计算量之大,过程之繁琐,足以让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望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