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系统激活,我有一座全能三甲》最新章节。
晨曦穿透明泽医院中枢指挥中心的全景落地窗,300米见方的星辰定制版中枢屏上,20K超高清分辨率搭配20亿高刷,将“十年接班计划台账”与“核心工作推进图谱”清晰投射其上。屏幕顶端十亿量子比特算力每秒与量子网络15.0×10? s?1 的核心参数熠熠生辉,算力分配条稳定显示“20%全自动分配核心算力支撑、20%核心科研锁定、80%核心剩余算力锁定”,全领域调度模式的蓝色数据流如同精准的指针,标注着各项任务的推进节点,空气中弥漫着严谨务实的工作氛围。
早上七点整,沈知行与苏晴并肩步入指挥中心,50岁的沈知行身着白大褂,手中握着装订成册的台账与考核方案,眉宇间满是较真与期许;49岁的苏晴手持两位副院长的阶段性工作汇报,眼神中透着细致与审慎。周明、林薇、赵磊、程昱、江晓五位助手已提前到岗,沈景行、沈景初两位新任专科副院长也准时抵达,六人围站在控制台前,目光聚焦于中枢屏上的核心内容,白班(7:00-19:00)值守与专项工作部署同步开启。
“星辰定制版量子计算机全系统运行稳定,全领域调度模式响应延迟低于0.0001秒。”江晓率先汇报基础运行状态,手持遥控器轻点,中枢屏切换至十年接班计划台账界面,“台账已按三个阶段完成拆解,明确任务目标、责任分工与时间节点,同步接入全领域调度系统,可实时追踪进度;截至清晨六点,门诊接诊量达8.6万人次,医保报销金额累计3.9亿元,核心工作推进率达12%。”
程昱补充算力与电力保障:“已为台账落地与考核工作划拨5%核心剩余算力,专项支撑任务追踪与数据核算;量子计算机专属四重冗余供电链路运行稳定,输出电压稳定在380V±0.000001%,20%全自动分配核心算力、20%核心科研锁定算力运行正常,设备零异常。”
沈知行抬手示意会议启动,遥控器轻点,中枢屏上十年接班计划台账分阶段展开,责任分工清晰标注:
第一阶段(1-3年:夯实基础期)
- 核心任务:沈景行(神经科专科副院长)牵头星络症全球临床试验数据整合,兼任科研中心副主任,主导多系统基因缺陷综合征治疗方案优化;沈景初(皮肤科专科副院长)统筹全院人力配置优化,兼任管理中心副手,推进门诊智能分诊系统落地。
- 责任分工:周明协助沈景行梳理科研经费分配,林薇指导沈景初完成人力调度方案,赵磊配合沈景初推进后勤服务升级,程昱保障科研算力供应,江晓负责数据安全与网络运维。
- 时间节点:每月5日前提交工作进展报告,每月20日参与中枢全流程值守,每季度末完成阶段性复盘。
第二阶段(4-7年:能力提升期)
- 核心任务:沈景行轮岗分管罕见病中心、科研中心,主导全球神经内科诊疗标准修订;沈景初轮岗分管婴儿中心、管理中心,搭建全球皮肤病智能诊疗联盟。
- 责任分工:五位助手全程陪同轮岗,周明负责跨模块资金统筹,林薇协调跨专科人力调配,赵磊保障轮岗模块后勤支撑,程昱优化算力分配方案,江晓搭建跨境数据传输通道。
- 时间节点:每年牵头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完成3次全国性管理培训授课,中期考核需达到行业影响力指标。
第三阶段(8-10年:接班过渡期)
- 核心任务:两人全面接手院长核心工作,沈景行牵头住院中心扩容项目,沈景初负责科研中心算力升级,共同制定医院五年发展规划。
- 责任分工:沈知行保留重大决策审批权,苏晴协助统筹协调,五位助手担任专项顾问,全程提供技术与管理支持。
- 时间节点:第8年完成重大项目立项,第9年推进落地实施,第10年通过卫健委任职资格考核。
“台账拆解清晰、责任分工明确,接下来关键在于落地执行。”沈知行语气坚定,目光转向两位副院长,“今日启动首次阶段性考核,重点检验第一阶段前三个月的工作成效,考核结果将纳入年度评分,与接班资格直接挂钩。”
中枢屏随即切换至考核方案界面,首次考核分为三大模块:“工作实绩(50分)、能力测评(30分)、群众评议(20分)”。工作实绩涵盖科研推进、管理落地等量化指标;能力测评通过模拟应急处置、重大决策推演展开;群众评议面向全院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开展匿名评分。
沈景行与沈景初神情严肃,认真聆听考核细则。“我们已做好充分准备,将以实际成果接受考核。”沈景行表态道,沈景初也点头回应:“将正视考核结果,针对性改进不足,加快成长步伐。”
上午九点,考核正式启动。第一模块工作实绩考核中,中枢屏同步展示两人工作数据:沈景行主导的星络症全球临床试验已完成10个国家20家医院的数据整合,治疗方案优化研究进度达50%,科研经费使用合规率100%;沈景初统筹的人力配置优化已完成儿科、急诊科50名医护人员招聘,门诊智能分诊系统落地后,平均等待时间缩短至13分钟,患者初步满意度达99.2%。
周明宣读经费考核结论:“沈景行分管科研经费使用规范,预算执行率92%,未出现浪费或违规支出;沈景初主导的人力招聘与后勤升级项目,资金使用率95%,成本控制达标。”
林薇补充人力与服务考核结果:“沈景初制定的人力轮岗方案已落地,3个人力冗余科室的医护人员顺利调配至缺口科室,无任何工作衔接问题;智能分诊系统运行稳定,医护人员认可度达98%。”
上午十一点,进入能力测评环节。中枢屏模拟“突发批量外伤患者接诊”场景,要求两人在30分钟内完成资源调度、人力分配、诊疗安排。沈景行通过遥控器快速调配神经科、外科医护团队,预留重症监护室床位,协调手术室资源;沈景初则同步调度后勤保障力量,准备急救物资与应急餐食,开通绿色通道。
30分钟后,模拟处置方案提交。程昱点评:“两人调度逻辑清晰,资源配置合理,沈景行的医疗资源统筹更精准,沈景初的后勤保障衔接更顺畅,但均需加强多模块协同的快速反应能力。”
江晓补充:“量子网络与算力调度指令准确,数据传输无延迟,但在应急数据备份环节可进一步优化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