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从巴黎弃子到三狮队魂》最新章节。
我们就这么一个孩子,既然他喜欢,又有这么个榜样,我们想搏一搏,在国内,总觉得……差点意思。”
这种“搏一搏”的心态,正在越来越多的中产家庭中蔓延。
各种提供欧洲青训留学咨询、选拔、联络的服务机构应运而生,尽管质量参差不齐,但需求却空前旺盛。
更令人动容的,是一些经济条件并不优越的家庭,为了孩子的梦想所展现出的惊人毅力。
在福建泉州的一个普通家庭里,父亲老刘的故事正在网络上悄然流传。
他的儿子小刘在一次国际青少年邀请赛中表现出色,被西甲比利亚雷亚尔俱乐部的球探看中,获得了试训邀请,并最终被其青训营录取。
面对高昂的费用和陌生的环境,
这个家庭做出了艰难而伟大的决定:
母亲辞去工作,和儿子一起远赴西班牙,在俱乐部附近租下一个小房间,陪伴儿子训练生活;
父亲老刘则留在家中,原本是工厂技术员的他,毅然搞起了网络直播带货打算多挣点钱。
深夜,老刘的直播间里,背景是各种球星的海报。
他一边卖着当地特产,一边和网友聊天:
“感谢‘枪手永存’老铁送的火箭!对,我儿子在比利亚雷亚尔,对,就是那个‘黄色潜水艇’……辛苦?当然辛苦啦!但没办法啊,孩子有这个梦,现在又有严渊这样的榜样,
说明咱们中国人踢球也能把球踢好,我们做父母的,能推孩子一把是一把。
我现在白天上班,晚上直播,累是累点,但看到孩子在那边训练的视频,看到他一点点进步,就觉得值了!”
这种近乎破釜沉舟的支持,虽然是个例,却折射出严渊的成功所带来的巨大激励效应。
“走出去”,正从少数精英家庭的选择,逐渐变成一种被广泛讨论和尝试的、实现足球梦想的“可能性”。
除了走出去之外,国内本土的足球环境也在改变。
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专业的青少年足球培训机构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些机构不再仅仅是教孩子踢球。
而是引入了更科学的训练体系,聘请有资质的教练,甚至模仿欧洲青训模式设置年龄段梯队。
在一家名为“未来之星”的足球学院里,教练正在给一群8-10岁的孩子上课。训练结束后,孩子们围坐在一起。
教练问:“孩子们,你们为什么喜欢踢球?”
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抢着说。
“因为酷!像严渊那样过人、进球,太帅了!”
另一个小女孩细声细气地说:“我想代表中国女足参加世界杯!”
教练笑着点点头。
“很好!有梦想是好事,但要知道,严渊也不是一天练成的,他从小也是像你们这样,一遍遍地练习基本功。所以,我们也要从停球、传球这些最基本的做起……”
这些培训机构,虽然水平不一,收费不菲。
但它们至少为城市孩子提供了一个相对规范接触足球的平台,将“足球梦”从空想拉近到了可以触摸的日常训练中。
有些实力不错的足球机构甚至还雇了外国教练,比如从欧洲或者日本来的教练,就是学费会更高一些了。
与此同时,城市公共空间的利用也悄然发生变化。
许多原本闲置的空地、废弃的厂房区域,被改造成了笼式足球场、社区足球公园。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建的公共足球场往往明确标识:
【足球专用公共场地,请勿进行飞盘,打羽毛球,打网球等其他运动】
这个看似细微的规定,背后却是一种强烈的信号:
社会开始有意识地为足球运动“划出地盘”,维护其基本的活动空间,避免被其他新兴潮流项目挤占。
周末的下午,这些球场人满为患。
各个年龄段的业余爱好者在此挥洒汗水。
虽然水平参差不齐,但那种纯粹的参与感和热情,是多年来罕见的。
这场静悄悄的草根革命。
或许无法立刻改变中国足球的整体面貌,但它确实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当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为严渊而爱上足球,当越来越多的家庭愿意为孩子的足球梦想提供支持,当社会开始为这项运动创造更纯粹的空间。
中国足球的未来,才真正拥有了可以期望的根基。
严渊的传奇,不只是在英格兰书写。
也在东方的绿茵场上书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