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天幕:帝王破防请各位陛下冷静!》最新章节。
杀我百姓,今日咱不带粮草,就靠抢匈奴的粮,打匈奴的营!敢跟我去的,跟我走!”】
【“十八岁的霍去病,带着八百轻骑兵,深入草原数百里,避开匈奴主力,专挑匈奴贵族的营帐突袭。
他们昼伏夜出,靠着匈奴的牛羊为食,一战斩杀匈奴相国、当户,还俘虏了匈奴单于的叔父,把匈奴腹地搅得鸡犬不宁。这八百人,不是‘打辅助’,是‘尖刀’,直接插在了匈奴的心脏上!”】
“好!好一个霍去病!” 刘邦拍案叫好,“十八岁就这么猛!带着八百人敢闯草原,比当年的项羽还虎!”
刘备满眼羡慕:“英雄出少年啊!咱要是有霍去病这样的将才,何愁不能北定中原?
八百人能搅得匈奴不得安宁,这才是‘以少胜多’的极致!”
嬴政看着画面里的草原战场,眼神锐利:“霍去病的厉害,在于‘出其不意’——八百人虽少,却快、狠、准,比十万大军还管用。大秦若有这样的将领,匈奴早就不敢南下牧马了!”
各朝代的帝王们,此刻都对“八百人”有了新的认知——
朱棣(本尊)看着自己当年起兵的画面,嘴角勾起笑意:八百人是起点,敢闯敢拼,才能有后来的永乐盛世;
曹操摸着胡须,感叹道:“兵不在多,在精在勇。
朱棣有谋略,霍去病有勇力,都把八百人用到了极致;反观扶苏,就算给他八千人,也成不了事。”
赵匡胤则对赵光义道:“你看,无论是朱棣还是霍去病,都懂‘主动出击’。扶苏最大的问题
就是太被动,等着别人来杀,却不知道自己手里的力量有多强。”
【弹幕里,网友们的评论也很热闹:
“老农民:有八百人=当地主; 帝王:有八百人=夺江山/揍匈奴; 格局打开了!”
“扶苏:有八百人=我该听谁的? 传销头子:有八百人=我能忽悠成八百个下线!”
“朱棣:八百人=靖难之役; 霍去病:八百人=草原突袭; 这就是大佬和普通人的区别!”
“总结:八百人能干嘛,看你是谁——是老农民,还是朱棣、霍去病,或是扶苏。”】
林远看着弹幕,笑着点头:“其实八百人不多,但关键看你怎么用。
有人用它当‘夺权的根基’,有人用它当‘破敌的尖刀’,有人用它当‘欺负人的资本’,还有人……比如扶苏,会用它当‘烫手山芋’。
说到底,不是人少,是心不够狠,胆不够大,脑子不够活。”
光屏外的嬴政,看着屏幕里霍去病和朱棣的画面,又转头看向身边的扶苏,重重叹了口气:“你看看人家,八百人能成大事;
你手里有三十万兵,却只会自裁。扶苏,你要学的,还有太多太多!”
扶苏脸涨得通红,低下头,心里第一次生出“我手里的力量,或许能做些什么”的念头
原来,哪怕只有八百人,只要敢想敢做,也能创造传奇;而自己,有三十万大军,却白白浪费了。
扶苏缺的不是兵,是朱棣的谋略,是霍去病的勇气,还有那份“敢用手中力量改变命运”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