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奔流

第157章 家国的“距离”(1/1)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三江奔流》最新章节。

与Alex那场揭示“玻璃天花板”存在的谈话,像一块沉重的石头投入心湖,激起的涟漪久久未能平息。那种基于文化差异和国籍背景的无形壁垒,让林雪和徐航在异国他乡的奋斗,蒙上了一层难以言喻的复杂色彩。学术挑战可以凭借智力与毅力去攻克,生活不适可以靠时间去慢慢习惯,但这种深层次的归属感缺失和未来发展可能受限的隐忧,却如同背景噪音,持续不断地低鸣,提醒着他们自身“外来者”的身份。

在这种心境下,与远隔重洋的家的联系,便不再是简单的亲情慰藉,更升华为一种寻找情感锚点、确认自我身份的重要仪式。然而,跨越太平洋的沟通,在21世纪初,依然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充满了现实的阻碍与情感上的小心翼翼。

越洋电话费极其昂贵,每分钟数美元的价格,对于依靠奖学金和偶尔打工收入维持生活的留学生来说,是一笔需要精打细算的开销。它更像是一种奢侈品,用于最紧要的关头或特别的节日问候。平日里,他们与家人联系的主要桥梁,是电子邮件和初兴的即时通讯软件MSN Messenger。

每天回到公寓,打开电脑,连接上那时而顺畅、时而卡顿的网络,查看电子邮箱,成了林雪和徐航雷打不动的习惯。邮箱里,来自父母的邮件总是最令人期待的。

林雪的母亲周文瑾女士,打字很慢,用的是拼音输入法,邮件里偶尔会有错别字,但字里行间充满了事无巨细的关怀:

“雪儿,最近学习忙不忙?吃饭一定要按时,不要总凑合。听说美国那边昼夜温差大,早晚一定要加件外套。钱还够用吗?不够一定要跟家里说,别苦着自己。你爸最近血压有点高,不过没事,吃了药好多了,他就是不爱运动。家里一切都好,勿念。”

父亲林瀚章的话通常更简短,更内敛,往往附着在母亲邮件的末尾,或者单独发一封,只有寥寥数语:

“雪儿,专心学业,注意身体。国内形势很好,勿需挂虑。” 但偶尔,他也会就某个重大的国内新闻或经济政策,问一句:“美国学界对此次宏观调控,有何评论?” 这简单的一问,往往让林雪感受到父亲将她视为可以平等探讨问题的成年人,也鞭策着她不能只埋头于美国的理论,必须时刻关注国内的动态。

阅读这些邮件,仿佛能听到父母熟悉的唠叨和叮嘱,看到他们坐在家里书房电脑前,笨拙却又认真敲击键盘的样子。温暖与思念交织,常常让林雪眼眶湿润。她会立刻回复,详细描述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通常会略去那些挫败和压力),分享校园里的趣事,询问家人的近况,并反复叮嘱父母保重身体。一来一往的邮件,带着跨越十几个时区的延迟,却承载着最质朴、最深沉的牵挂。

相较于邮件的异步和书面化,MSN的即时通讯则带来了更“近”的体验。每个周末的约定时间,林雪和徐航会各自守在电脑前,等待着那个熟悉的联系人头像亮起。当“滴滴滴”的提示音响起,看到父母或国内好友的头像从灰色变为彩色时,一种奇妙的亲近感便会油然而生。

他们会进行简单的文字聊天,语速比邮件快得多。母亲会追问:“今天吃的什么?拍个照片给我看看?”林雪只好无奈地描述一下自己做的西红柿鸡蛋面或者从学校食堂买的沙拉。父亲有时会尝试使用MSN的语音聊天功能,但网络不稳定,声音常常断断续续,夹杂着电流的杂音,往往说不了几句,就又切换回了文字。即便如此,那种“在线”的感觉,那种知道家人就在网络另一端“陪着”自己的感觉,极大地缓解了孤独感。

偶尔,他们会尝试使用需要更高带宽的视频聊天。画面模糊,帧率极低,动作像木偶戏,声音也不同步,但能依稀看到父母的面容,看到家里熟悉的布置,那种视觉上的冲击带来的慰藉是文字和语音无法比拟的。一次视频时,母亲周文瑾看着屏幕上女儿似乎清瘦了些的脸庞,忍不住红了眼眶,对着摄像头连连摆手,话都说不出来。林雪也强忍着鼻酸,努力做出轻松的笑容。那次视频后,她心情低落了整整一天,那种看得见却摸不着的距离感,比单纯的思念更加磨人。

然而,物理距离的遥远,并未切断他们与祖国命运相连的神经。恰恰相反,或许是因为身处外部视角,他们对于来自祖国的每一条消息,都抱有超乎寻常的关注和敏感。互联网,成为了他们了望国内发展的最重要窗口。

他们频繁登陆人民网、新华网的海外版,浏览新浪、搜狐的国际新闻板块。每当看到国内取得重大成就的新闻时,那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兴奋感,会瞬间冲淡所有在异乡的委屈和疲惫。

2002年11月6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合龙,标志着这一世纪工程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消息传来,林雪和徐航在电脑前激动不已,反复看着合龙瞬间的新闻图片和视频,仿佛能感受到那撼天动地的力量。这在课堂上,是讨论大型公共项目利弊的案例;但在他们情感的天平上,这是祖国强大基建能力和改造自然雄心的象征。

2002年12月3日,上海成功获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主办权。当国际展览局主席宣布“China, Shanghai”时,林雪和几个中国留学生正在一起观看网络直播,他们瞬间跳了起来,互相击掌拥抱,欢呼雀跃!这意味着世界对中国、对上海的巨大认可,也仿佛为他们这些海外学子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他们兴奋地讨论着八年后的上海会是什么样子,想象着自己学成归国时,能亲身参与到那场盛会之中。

而最让他们心潮澎湃、乃至热泪盈眶的,是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每一次突破。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这是一次完整的无人状态飞行试验,标志着载人航天工程迈出了关键一步。那天,林雪所在的华人留学生论坛几乎被刷屏,所有人都在分享着新闻链接,表达着激动之情。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严寒中成功发射。这是载人航天工程最后一次无人飞行试验,意味着中国人真正踏入太空的脚步已近在咫尺。那天晚上,林雪和徐航,以及十几位相熟的中国留学生,聚在一位学长租住的公寓里,通过网络断断续续地收看发射直播。当火箭喷着巨大的尾焰,划破寒冷的夜空,直刺苍穹时,房间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太棒了!下一步就是载人了!”

“我们自己的航天员!想想就激动!”

“这技术难度,一点不比国外的差!”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脸上洋溢着无比自豪的光彩。那一刻,什么“玻璃天花板”,什么文化隔阂,什么思乡之苦,仿佛都被这冲天的火箭暂时驱散了。他们为祖国的每一次进步而由衷高兴,这种情感纯粹而强烈,超越了个人得失。这不仅仅是民族自豪感,更是一种在异国他乡,通过共同的文化根基和集体成就所获得的强大精神支撑和身份认同。

这些来自远方的消息,如同一条条坚韧的丝线,牢牢系着这些漂泊海外的游子之心。地理上的遥远距离,非但没有稀释他们的家国情怀,反而像一面凸透镜,将这种情感聚焦、放大,变得更加清晰和炽热。他们比在国内时,更加敏锐地感受到中国前进的脉搏,也更加自觉地将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然而,激动与自豪过后,回归到日常的现实,经济上的压力依然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奖学金覆盖了学费和部分生活费,但想要过得稍微宽裕一点,想要攒钱买一张昂贵的回国机票,或者仅仅是为了应对意想不到的开销,寻找兼职打工的机会,就成了许多留学生,包括林雪和徐航,必须开始考虑和面对的现实问题。生存的压力,即将以一种更具体、更磨人的方式,考验着他们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书女配不干了,囤货发家不香么
穿书女配不干了,囤货发家不香么
关于穿书女配不干了,囤货发家不香么:女主情商感人(这一点她不认),好在智商够用,外加武力值超高。云舒发现穿书后,第一反应就是怎么才能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顿顿吃上肉。可书里女主一再挑衅。这谁能忍?反正在末世打架都没输过(这当然不能输,输就是死)的云舒肯定不能忍,她唯一的顾虑就是怎么善后......时代背景不一样,她也不能做个法外狂徒不是......只是云舒万万没想到,她在书中世界站稳脚跟后,还有机
赵行吟
己卯
己卯
关于己卯:霸道啰嗦说一不二攻vs包容隐忍好脾气受秦载从小脾气就臭的要命,要干什么事说认准了非要干,陈老太对自家孙子的脾气表示非常无可奈何,好在有黎朝颜这个脾气好的主,事事顺着、哄着、宠着。小剧场秦家大院,陈老太拄着拐去了餐厅,想看看自家两个孙子在干嘛。“快点张嘴,不准给我挑食,都咽下去。“真不吃动了,太多了。“好了,不爱吃的都给你挑出来,张嘴!吃个饭磨磨唧唧,谁家和你一样,吃个饭和玩似的,隔壁那
武哈哈大侠
庶女逆袭:财运系统开启
庶女逆袭:财运系统开启
卡里的钱没咋花,刚买的大平层没住几天,就加班猝死的苏晚照,赶上了时代的潮流,穿越了。果然,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死了也得在别的世界里做牛马,真的会蟹!穿越到古代,苏晚照觉得自己活着的时候尊老爱幼积极向上,平时也经常捐款做公益,是一个有着中华传统优秀美德的良好公民,怎么说也得来个首富千金或者公主当当把,结果却成了苏家柴房里那个被嫌弃的庶女。用她的话说,这就是“穿越成了炮灰,还自带背景音的那种
稿纸种花
和对头互换身体后
和对头互换身体后
关于和对头互换身体后:古言欢喜冤家#双身份#朝堂权谋#身体互换京城最端庄的贵女与最纨绔的世子意外互换身体。当她替他考中状元,他替她怼哭绿茶时,两人在朝堂上互揭老底:
企鹅企鹅企鹅企鹅鹅
朱砂痣成了心头刀
朱砂痣成了心头刀
关于朱砂痣成了心头刀:沈兮梦重生了。卷土重来,谁都别想再给她气受!那些害过她的人,更是一个也别想好!上一世你冷眼看我死,这一世我要你跪着求。可面对她的九舅舅,她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十八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