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最新章节。
滴——
屏幕上的星图还在闪,陈浩盯着那颗偏移的恒星标记,眉头拧成一团。
“这位置不对。”他指着投影,“昨天晚上我还能说是我看花眼,但现在数据刷新三遍了,它还是歪的。”
娜娜站在主控台前,手指划过虚拟界面。“坐标偏差0.7度。在原始星图中属于显着误差。”
“他们两千年前刻的东西,能准到小数点后三位?”陈浩靠在椅子上,“可偏偏这一处错了?”
“不排除人为调整可能。”她说,“旧世界常使用隐写技术传递信息,比如将真实坐标藏在视觉错觉里。”
“所以这不是地图,是谜题?”他坐直了些,“那解法呢?总不能让我们背圆周率吧。”
“试试地磁校准。”他突然说,“记得科研站那份废档吗?提到过‘基准点网络’,用废弃燃料站做地理锚定。咱们之前挖出来的那个铁皮屋,底下不是有块磁化钢板吗?”
“已调取资料。”娜娜快速翻阅数据,“该站点曾为旧世界区域供暖系统提供能源调度支持,其地磁特征与当前基地位置高度吻合。”
“那就对了。”陈浩拍桌,“拿它当原点,重新套星图。”
系统开始运算,进度条缓慢爬升。几秒后,三处光点同时亮起。
“匹配成功。”她说,“三个能量节点:一处位于东南裂谷带,地下热流活跃;第二处在西坡高地,全年日照时长超过四千小时;第三处……正是我们脚下的废弃燃料站遗址。”
“合着人家早就规划好了?”他咧嘴,“太阳、地热、燃料,三位一体,咱这是住进风水宝地了。”
“不是风水。”她说,“是工程选址逻辑。”
“都一样。”他摆手,“关键是——能不能用?”
“现有供暖系统依赖燃料锅炉,效率低且耗材多。太阳能集热器仅用于生活热水,地热管道因年久失修无法稳定供压。”她调出管网图,“三者独立运行,无协同机制。”
“那就把它们串起来。”陈浩站起来,一瘸一拐走向设备柜,“搞个总开关,谁热用谁,不够再烧煤。”
“技术难点在于协议不兼容。”她跟过去,“控制系统语言不同,信号延迟高,容易冲突。”
“你不有知识库吗?”他翻出一堆旧仪表,“你负责写程序,我来改硬件。反正阀门我也拆过八百回了。”
他蹲在地上,拧开一个锈死的接头,嘴里哼着跑调的歌。娜娜递来一把扳手,他接过时手抖了一下,脚踝传来一阵刺痛。
“伤还没好。”她说。
“疼说明还活着。”他咧嘴,“死人不疼。”
两人忙了一上午。娜娜在虚拟环境中模拟整个管网并网过程,找出七个瓶颈节点。陈浩则用报废的压力表和电线拼出一套简易监控装置,装在地下管廊的关键阀门旁。
“白天太阳足的时候,优先走太阳能加热循环水箱。”他一边接线一边说,“等天黑下来,切到地热主线。燃料炉只在暴风雪或者零下四十度以上才点火。”
“动态调度模型已完成。”她说,“输入天气数据、光照强度、地热流速,系统自动分配各模块负荷。”
“听起来像智能菜市场。”他插上线,“哪个便宜用哪个。”
“比喻不准确。”她说。
“但你能听懂就行。”
下午三点,测试开始。
娜娜启动程序,第一道指令发出。太阳能阵列缓缓转向南侧,集热板角度调整至最大接收效率。热水开始注入主循环管。
五分钟后,地热泵启动。管道内传来沉闷的震动,压力表指针轻微跳动。
“初始压强正常。”她说,“正在接入中央管网。”
陈浩盯着监控屏,三股能量流分别以红、黄、蓝三色显示。红色代表燃料,黄色是太阳能,蓝色为地热。
“来了。”他低声说。
三条线缓缓靠近,在中央交汇点融合。温度曲线平稳上升,室内平均气温从十二度升至十八度。
“稳住了。”他松口气,“没炸。”
就在这时,警报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