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杂话

第24章 申氏(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饮茶杂话》最新章节。

康熙十七年,关中泾河两岸遭了秋涝,入了冬月,霜雪又来得早。河湾处那片歪脖子柳林后头,挤着两间土坯房,便是申氏夫妇的住处。土坯墙裂着指宽的缝,风裹着雪沫子往里灌,落在炕沿上,没一会儿就积起薄薄一层白。炕席破了个大洞,露出底下发黑的柴草,申氏蜷在炕角,身上裹着两件打满补丁的单衣,牙齿还是忍不住打颤。

他原是耕读人家的子弟,祖上虽没出过做官的,却也是泾河一带有名的书香门第,家里曾藏着半屋子的圣贤书。只是前几年父亲病逝,又赶上连年灾荒,田地里收不上粮食,那些书先是被拿去换了半袋糙米,后来连最后几本祖传的宋刻本,也被债主抵了债。如今家里空荡荡的,除了一口豁了沿的铁锅、两个缺了把的陶碗,再没半点值钱东西。

“咕噜——”肚子里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申氏下意识地往紧裹了裹衣服,却摸见衣料薄得像层纸,根本挡不住刺骨的寒气。他侧过头,看向炕那头的妻子,月光从破了纸的窗棂里漏进来,刚好照在妻子蜡黄的脸上。妻子也没睡着,眼睛睁着,直勾勾地盯着房梁,脸上没半点血色。

“当家的,”妻子忽然开口,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你听,外头的雪是不是又大了?”

申氏没应声,只是轻轻“嗯”了一声。他知道妻子想说什么——从昨天傍晚到现在,两口子连一口热米汤都没喝上。缸里的米早就见了底,灶台上的柴也只剩几根细枝子,就算想烧火,也没东西可煮。

妻子翻了个身,面朝他,眼里蒙着一层水汽:“这样下去,不是饿死,就是冻死。我想了想,实在没别的法子了——要不,你……你去寻点东西来?”

“寻东西?”申氏皱起眉,他知道妻子话里的意思,却故意装傻,“这大半夜的,黑灯瞎火,外头又下着雪,能寻着什么?”

妻子咬了咬嘴唇,像是下定了极大的决心,声音压得更低,却字字清晰:“无已,子其盗乎!”

这话像一道惊雷,炸得申氏浑身一震。他猛地坐起身,炕席上的柴草簌簌往下掉。“你说什么?”申氏的声音发颤,不是冷的,是气的,“我申家虽穷,可也是世代读书的人家!士人子不能亢宗,已是罪过,怎能做那辱没门户、让先人蒙羞的事?便是学盗跖那样活着,也不如像伯夷叔齐那样饿死,来得干净!”

他说着,胸口剧烈起伏。祖上的教诲像刻在骨子里的字,父亲临终前攥着他的手,反复叮嘱“做人要行得正、立得端,穷死也不能丢了气节”,那些话还在耳边响着,妻子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妻子见他动了气,也来了火,猛地坐起来,声音拔高了些:“你想活,又怕辱没名声?世上不种地就能吃饭的,除了做官的,就只剩两条路——你既不肯去盗,那我不如去做娼妓,好歹能换口饭吃,总比两个人一起饿死强!”

“你胡说什么!”申氏气得浑身发抖,伸手就想拍炕沿,却怕动静太大惊动邻居,又硬生生忍住了。他指着妻子,嘴唇哆嗦着,“你……你怎能说出这般不知廉耻的话?我申某就是饿死,也绝不会让你做那样的事!”

“不让我做,你倒想个法子啊!”妻子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顺着脸颊往下淌,冻在下巴上,成了小小的冰粒,“从秋到冬,你除了抱着那些破书叹气,还做过什么?米缸空了三天了,我头晕得站都站不稳,再不想办法,咱们俩都得死在这破屋里!”

两口子你一言我一语,吵得嗓子都哑了。最后申氏实在没力气再争,背过身去,面朝冰冷的墙壁;妻子也含着满肚子的委屈和愤懑,倒在炕那头,没多久就传来压抑的啜泣声。

夜越来越深,雪下得更紧了,风刮着窗纸“呼呼”响,像鬼哭似的。申氏睁着眼睛,一点睡意也没有。妻子的话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你除了抱着破书叹气,还做过什么?”是啊,他空有一肚子的圣贤道理,却连妻子的一口饱饭都挣不来,连让她不受冻都做不到,算什么男人?算什么士人子?

妻子说要去做娼妓,虽是气话,可若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她会不会真的走那一步?一想到这里,申氏的心就像被刀子剜着疼。他又想起父亲临终的眼神,想起祖上的名声,再看看自己如今的处境——堂堂士人子,连两餐都谋不来,逼得妻子说出那样的话,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不如死了干净。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像疯长的野草,瞬间占满了他的脑子。死了,就不用再为粮食发愁,不用再听妻子的抱怨,不用再觉得对不起列祖列宗。他悄悄起身,尽量不发出声音,怕惊动妻子。地上积着薄薄的雪,踩上去“咯吱”响,他走到墙角,摸出平时用来捆柴的麻绳——那是家里最后一根还算结实的绳子。

他轻轻推开房门,冷风夹着雪沫子扑面而来,瞬间冻得他透不过气。院子里的那棵老槐树,枝桠光秃秃的,在雪夜里像个鬼影。申氏走到树下,踮起脚,把麻绳系在最粗的一根枝桠上,打了个死结。他又拉了拉,确认绳子够结实,才把脖子往绳圈里伸。

就在他准备蹬开脚下的石头时,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喊:“痴儿,何至于此!”

申氏猛地回头,只见月光下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穿着父亲生前常穿的那件青布长衫,头发用一根木簪挽着,正是已故的父亲!他吓得浑身一哆嗦,腿一软,差点直接掉下去。“爹……爹?您怎么会在这里?”申氏的声音发颤,眼泪一下子就涌了上来。

父亲走上前,伸手一把扯断了麻绳,申氏“扑通”一声摔在雪地里,屁股生疼,却顾不上揉。父亲蹲下来,看着他,眼神里满是疼惜:“我儿,不过是一时穷困,怎就想到了死?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活下去才有希望。”

“可……可家里实在没吃的了,我连妻子都养不起,还让她说出要做娼妓的话,我活着还有什么脸面?”申氏趴在雪地里,放声大哭,哭声被风声盖着,显得格外压抑。

父亲叹了口气,伸手拍了拍他的背:“痴儿,盗亦有道,并非所有的‘盗’都是辱没门户。你若实在走投无路,便去村外那些禾黍长得密的地方躲着,等机会寻些东西。这一次便够你们夫妻度日,以后不可再做就是。”说完,父亲的身影渐渐变得模糊,没一会儿就消失在雪夜里。

申氏还愣在原地,以为是自己饿昏了头,出现了幻觉。可脖子上还残留着麻绳的勒痕,手里攥着被扯断的绳子,又不像是假的。他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雪,心里乱糟糟的——父亲怎么会让他去做贼?可若不是这样,他和妻子真的撑不过这个冬天。

就在这时,屋里传来妻子的喊声:“当家的?你在哪儿?”紧接着,房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妻子举着一盏小油灯跑了出来。油灯的光很暗,却刚好照见树下的申氏,还有地上的麻绳。

妻子吓得手里的油灯差点掉在地上,她奔过来,看见申氏脸上的泪痕,又看了看树上的绳圈,瞬间就明白了。“你……你这是要寻短见?”妻子扑过来,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声音都变调了,“你傻不傻啊!就算再难,也不能死啊!”

申氏没说话,只是低着头。妻子扶着他,发现他身上冰得像块石头,赶紧把他往屋里扶。回到炕上,妻子赶紧把那几根细柴塞进灶膛,点着火,给锅里添了点雪,想烧点热水。可柴太少,火没一会儿就灭了,水也只温了点。

妻子把温吞水端给申氏,又摸了摸他的额头,见没发烧,才松了口气。刚才的怒气早就没了,只剩下心疼。“刚才是我不好,不该说那些气话。”妻子坐在炕边,声音低低的,“明天我去邻村找王大娘问问,能不能帮她纺线,换点米回来。你别再胡思乱想了。”

申氏喝了口温水,肚子里稍微舒服了点。他看着妻子憔悴的脸,心里五味杂陈——父亲的话还在耳边,妻子的话又让他愧疚。他没应声,只是点了点头。夫妻俩又沉默下来,各自想着心事,直到天快亮的时候,才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早,妻子醒来,见申氏还躺着,以为他还在生闷气,就小声说:“当家的,你再歇会儿,我去隔壁张婶家借点米,中午就能煮上粥了。”说着,她披了件衣服就要起身。

申氏却忽然坐起来,说:“不用了,你在家等着,我出去一趟,中午就回来。”他语气坚定,不容置疑。妻子愣了一下,想问他去哪儿,可看着他的脸色,又把话咽了回去——她总觉得,昨晚的事之后,丈夫好像变了点什么。

申氏起身,找了件相对厚点的衣服穿上,又把家里那把锈迹斑斑的柴刀别在腰上,才出门。妻子送到门口,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雪地里,心里七上八下的,总觉得不踏实。

申氏没去邻村,也没去找亲戚——那些亲戚以前都靠着申家接济,如今申家败落了,一个个都躲着他,生怕他去借钱。他一路往村外走,雪已经停了,太阳出来了,却没什么暖意,地上的雪冻得硬邦邦的,走起来硌得脚疼。

他想起父亲说的“禾黍深处”,就往村南的那片洼地走——那里往年种着大片的玉米和高粱,虽然今年遭了涝,可总有农户把没收完的庄稼留在地里。他走到洼地边,果然看见一片玉米秆还立在地里,枯黄的叶子被风吹得“哗啦”响。

他钻进玉米地里,找了个背风的地方躲着。天寒地冻的,他缩在那里,没一会儿手脚就冻僵了。他心里打鼓——真要在这里等路人,然后抢东西?可一想到妻子饿得发昏的脸,想到昨晚差点吊死在树上的绝望,他又咬了咬牙——就这一次,只这一次,以后好好种地,再也不做这样的事。

等了大概一个时辰,远处传来“咯吱咯吱”的脚步声。申氏赶紧缩了缩身子,往玉米秆深处躲了躲。只见一个老农背着个布袋子,慢悠悠地走过来,嘴里还哼着小调。申氏的心怦怦直跳,手心全是汗。他握紧了腰上的柴刀,却又犹豫了——这老农看着也不像有钱的样子,说不定袋子里装的是自己家吃的粮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就在他犹豫的时候,老农已经走过去了。申氏松了口气,却又有点失落——错过了一个机会,不知道下一个要等多久。又过了半个时辰,远处又来了个人,骑着一头小毛驴,驴背上驮着两个大袋子。申氏眼睛一亮——看这架势,袋子里肯定装着不少东西。

他深吸一口气,握紧柴刀,等那人走到玉米地旁边时,猛地从里面冲了出去,大喝一声:“站住!”

骑驴的人吓了一跳,赶紧勒住驴绳,回头一看,见申氏手里拿着刀,脸色发白,却硬撑着摆出凶狠的样子,顿时就明白了。“这位兄弟,有话好说,有话好说。”那人赶紧从驴背上下来,陪着笑脸,“我就是个做小买卖的,赚点辛苦钱,你要是有难处,我给你点钱,你别动手。”

申氏没想到这人这么痛快,反而有点不知所措。他本来想着要是对方反抗,他就用刀吓唬吓唬,可现在人家服软了,他倒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我……我不要钱,”申氏结结巴巴地说,“你把驴背上的袋子给我一袋就行。”

那人愣了一下,随即赶紧点头:“行,行,给你一袋,给你一袋。”他说着,就把其中一个袋子卸下来,递到申氏手里。申氏接过袋子,感觉沉甸甸的,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白花花的大米——至少有五十斤!

“谢……谢谢。”申氏说完,扛着袋子就往玉米地里钻,生怕对方反悔。骑驴的人看着他的背影,摇了摇头,也没多说什么,骑着驴走了。

申氏扛着米袋,心里又激动又愧疚。激动的是,有了这袋米,他和妻子至少能撑到开春;愧疚的是,自己终究还是做了打劫的事,违背了祖上的教诲。可转念一想,父亲都同意他这么做,而且他只抢了一袋米,没伤人,应该不算太过分。

他扛着米袋往家走,米袋沉得很,没走多远就累得气喘吁吁。可一想到妻子看见米时的样子,他又浑身是劲。中午时分,他终于走到了家门口,远远就看见妻子站在门口张望,脸上满是焦急。

“当家的!你可回来了!”妻子看见他,赶紧跑过来,一眼就看见他肩上的米袋,眼睛都亮了,“这……这米是哪儿来的?”

申氏把米袋放在地上,喘了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刚才扛着米袋走得急,竟然出了汗。“我那些父亲的老朋友,以前都是有钱人家,我以前觉得去求他们是摇尾乞怜,不屑于去。”申氏编了个瞎话,他不想让妻子知道自己抢东西的事,“如今实在走投无路,就去拜访了一位,他听说咱们的难处,就给了我这袋米。”

妻子半信半疑,却也没多问——有米吃就行,管它是哪儿来的。她赶紧把米袋扛进屋里,倒在缸里,看着缸里满满的米,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太好了,有了这些米,咱们能好好过个年了。”妻子一边说,一边拿起陶碗,舀了半碗米,准备去煮米汤。

申氏却忽然开口:“别煮了,把米都煮成干饭,我要吃饱了,再去做件事。”

妻子愣了一下:“做什么事?”

申氏摸了摸腰上的柴刀,语气平静地说:“你之前不是让我去盗吗?我想通了,古人说‘不遭者可无不为’,如今都快饿死了,还顾什么名声?这袋米不够咱们过一辈子,我再去劫一次,攒点钱,以后好好种地。”

妻子手里的陶碗“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摔成了两半。她看着申氏,脸上满是震惊:“你……你真要去做贼?我之前是跟你开玩笑的啊!你怎么当真了?”

“玩笑?”申氏笑了笑,可那笑容里没有半点暖意,“你以为我愿意去?可若不这样,咱们明年还是要饿肚子。你放心,我只做这一次,事败了我一个人担着,不连累你。”

妻子急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她上前一步,抓住申氏的胳膊:“不行,我不让你去!咱们有这袋米就够了,开春我去纺线,你去帮人耕地,总能活下去的。你别去做那些犯法的事,万一被抓了,我可怎么办啊?”

“你别管我。”申氏甩开她的手,转身就往屋外走,“我已经决定了。”

妻子见他态度坚决,知道拦不住,只好跟在他身后,一边哭一边劝。申氏却像没听见似的,走到院子里,拿起那把柴刀,又找了根碗口粗的木头,开始劈——他要做一根结实的木杖,万一遇到反抗的,也好防身。

妻子看着他劈木头的背影,心里又急又怕,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她只能在一旁默默流泪,心里后悔极了——早知道丈夫会当真,她当初说什么也不会说那些气话。

申氏很快就劈好了木杖,打磨得光滑结实,握在手里沉甸甸的。他把木杖扛在肩上,又把柴刀别在腰上,对妻子说:“我走了,你在家等着,明天早上我就回来。”

妻子扑过来,抱住他的胳膊,哭得撕心裂肺:“当家的,你别去,咱们不做了行不行?我宁愿饿着,也不想你出事啊。

申氏心头发酸,却硬起心肠推开妻子的手:“哭什么,我又不是不回来。”他不敢再看妻子的眼睛,怕自己一软就真的放弃,转身大步跨出房门,木杖敲在冻硬的泥地上,发出“笃笃”的响,像敲在妻子的心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妻子追到门口,望着他的身影消失在村口的歪脖子柳后,才无力地蹲在地上,双手捂着脸,眼泪顺着指缝往下淌,落在雪地里,融出一个个小小的湿痕。她不知道丈夫这一去,还能不能平安回来——若是被官差抓了,或是遇到厉害的主家,轻则打断腿,重则丢性命。她越想越怕,索性爬起来,走到灶膛边,把那半袋米舀出多半,淘洗干净,架起锅烧起火。她想,万一丈夫能平安回来,总得让他吃口热饭。

申氏扛着木杖,一路往东边走。他不敢去本村附近——熟人多,万一被认出来,一辈子都抬不起头。他记得父亲说“禾黍深处伏之”,便想着去邻村李家庄外的那片高粱地——那片地是富户亢家的,往年种的高粱长得比人还高,如今虽已收割,残株却还立着,密密麻麻的,正好藏身。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天渐渐暗了下来,风也比白天更烈,刮在脸上像刀子割。申氏裹紧了衣服,加快脚步,终于在日落前赶到了李家庄外。那片高粱地果然还在,枯黄的秆子在暮色里连成一片,望不到头。他钻进地里,找了个地势稍高、能看清村口小路的地方蹲下来,把木杖放在身边,眼睛盯着小路,屏着呼吸等。

刚蹲了没一会儿,天上忽然滚过一声闷雷——这寒冬腊月的,竟要下雨?申氏心里咯噔一下,刚想换个能避雨的地方,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起初还稀稀拉拉,没一会儿就变成了瓢泼大雨,带着刺骨的寒气,瞬间把他的衣服浇透。

雨水顺着头发往下淌,流进眼睛里,涩得他睁不开眼。他抹了把脸,心里又急又气——这鬼天气,别说等路人,再这么淋下去,他非冻僵不可。他抬头往远处看,见李家庄村口有一片浓密的槐树林,枝叶繁茂,或许能挡点雨。他扛起木杖,猫着腰,深一脚浅一脚地往槐树林跑。

刚跑出高粱地,一道闪电“咔嚓”一声划破夜空,亮得刺眼。申氏下意识地停住脚步,借着电光一看,才发现自己竟跑过了头——眼前不是槐树林,而是李家庄的村垣!那道土垣有一人多高,上面爬着干枯的藤蔓,借着闪电的光,能看见垣墙上开着一个小小的豁口,像是被人踩出来的小路。

他心里一慌,赶紧想往回退——若是被村里的人看见他在垣墙边徘徊,指不定会当成贼抓起来。可刚退了两步,就听见远处传来脚步声,还有人说话的声音。申氏吓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慌不择路,看见垣墙根下有一片没割干净的黍子,长得比膝盖还高,赶紧钻了进去,蹲在里面,大气不敢出。

脚步声越来越近,借着闪电的光,申氏看见两个村民扛着锄头走过来,一边走一边骂:“这鬼天气,腊月下雨,真是邪门!”“可不是嘛,赶紧回家,别淋出病来!”两人说着,从垣墙边走过,没发现藏在黍子里的申氏,径直进了村。

申氏松了口气,后背已经被冷汗和雨水浸透,黏在身上,冻得他直打哆嗦。他刚想换个舒服点的姿势,忽然听见垣墙那头传来轻微的响动——像是有人踩着藤蔓翻墙的声音。他赶紧屏住呼吸,往垣墙根凑了凑,扒开黍子的叶子,悄悄往外看。

只见一道黑影从垣墙上翻了下来,动作轻得像猫,落地时几乎没发出声音。借着偶尔闪过的闪电,申氏看清那人身材高大,穿着短打,背上还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一看就不是正经路人——这分明是个惯偷!

申氏心里一紧,下意识地握紧了身边的木杖。他想喊人,可又怕对方手里有刀,自己打不过;想悄悄溜走,又觉得不甘心——这人肯定是从村里富户家偷了东西出来,若是能从他手里分点,说不定真能像父亲说的“此行可富,无庸再矣”。

他正犹豫着,那黑影却没往村口走,反而沿着垣墙根,斜着往黍子地这边走来。申氏吓得赶紧缩回身子,把自己埋在黍子丛里,连呼吸都放轻了。好在那黑影只是路过,没往黍子里看,径直走了过去,钻进了不远处的高粱地,没一会儿就没了踪影。

申氏这才敢喘口气,心里却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刚才那黑影翻进去的垣墙里头,不就是富户亢家的宅子吗?他以前听村里人说过,亢家是李家庄的首富,家里有良田千亩,金银无数,光护院就有十几个。刚才那贼,肯定是奔着亢家去的!

他心里盘算了起来:那贼既然能从亢家偷出东西,肯定偷的不是小数目。若是等那贼从高粱地里出来,自己再找机会跟他“分一杯羹”,岂不是比在这儿等路人强?可转念一想,那贼身材高大,动作又利落,一看就是练过的,自己手里只有一根木杖,若是他不肯分,动手起来,自己肯定不是对手。

怎么办?申氏皱着眉,心里打鼓。又一道闪电亮起,他看见自己手里的木杖——碗口粗的硬木,打磨得光滑,分量十足。他忽然想起小时候跟村里的猎户学过的法子:对付比自己壮的人,要趁他不防备,打他腰后那处软筋,一棍子下去,人就站不起来了。

对,就这么办!申氏咬了咬牙,心里有了主意。他悄悄从黍子丛里钻出来,猫着腰,跟在那贼后面,也钻进了高粱地。高粱秆子密密麻麻的,挡住了视线,他只能凭着刚才记住的方向,慢慢往前挪,耳朵仔细听着周围的动静。

不知走了多久,他忽然听见前面传来轻微的脚步声——那贼在往回走!申氏赶紧停下脚步,躲在一丛长得最密的高粱秆后面,紧紧握着木杖,眼睛盯着前方,心脏“砰砰”直跳,快得像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

时间一点点过去,雨还在下,高粱地里静得可怕,只有雨点打在秆子上的“沙沙”声,还有他自己的心跳声。他蹲得腿都麻了,却不敢动一下,生怕发出声音惊动了那贼。

就这么熬到后半夜,雨渐渐小了,天边泛起了鱼肚白,远处传来了第一声鸡鸣。申氏正困得睁不开眼,忽然听见前方传来“哗啦”的响动——那贼要出来了!

他瞬间清醒过来,握紧木杖,屏住呼吸,眼睛死死盯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只见一道黑影从高粱秆子里钻出来,正是刚才那个贼!他背上的布包好像更鼓了,脚步匆匆,朝着垣墙的方向走——看来是偷完东西,要离开这里了。

申氏紧紧跟在后面,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等那贼走到垣墙下,伸手抓住藤蔓,准备翻墙出去时,申氏深吸一口气,猛地冲了上去!

那贼刚把一条腿抬上垣墙,还没等另一条腿上去,就感觉后腰被什么东西狠狠砸了一下——“嘭”的一声闷响,像是打在了棉花上,却带着钻心的疼。他“哎哟”一声,浑身的力气瞬间就没了,从垣墙上“咚”的一声摔了下来,重重地砸在地上,背上的布包也掉在了一边。

申氏心里一喜,以为得手了,赶紧上前一步,举起木杖,还想再补一棍子,防止他反抗。可刚走到近前,借着晨光一看,他吓得“妈呀”一声,手里的木杖“哐当”掉在地上——地上躺着的根本不是人,而是一只比磨盘还大的巨龟!

那巨龟的壳黑沉沉的,布满了裂纹,像是生了锈的铁。它的脑袋从壳里伸出来,足有小孩的胳膊粗,嘴巴张着,足有脸盆那么大,里面的牙齿尖尖的,泛着寒光。刚才被申氏一棍子打在腰上,它疼得缩了缩脖子,却没晕过去,反而抬起头,恶狠狠地盯着申氏,眼睛里闪着绿油油的光。

申氏吓得腿都软了,往后退了好几步,差点摔在地上。他活了这么大,从没见过这么大的乌龟,更别说长得这么凶的!他刚才打的……竟是这么个东西?那之前翻墙进去的“贼”,难道就是这只巨龟变的?

巨龟缓过劲来,四条粗短的腿撑着身子,慢慢从地上爬起来,脑袋一伸一缩的,朝着申氏的方向挪过来,嘴巴里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像是在发怒。申氏看着它那脸盆大的嘴巴,吓得魂都飞了——这要是被它咬一口,胳膊都得断!

他情急之下,想起掉在地上的木杖,赶紧弯腰捡起来,双手握着,对着巨龟的脑袋,狠狠砸了下去!“嘭!”又是一声闷响,巨龟的脑袋被打得缩了回去。可没一会儿,它又伸了出来,还是朝着申氏扑过来。

“打死你这个怪物!”申氏也豁出去了,举起木杖,一下接一下地朝着巨龟的脑袋、壳上砸去。他不知道砸了多少下,手臂都酸了,直到巨龟的脑袋垂下去,再也不动了,眼睛里的绿光也消失了,他才停下手,瘫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浑身的衣服都被冷汗湿透了。

他缓了好一会儿,才敢凑过去,用木杖戳了戳巨龟的脑袋——硬邦邦的,已经没了气息。他这才确定,这只巨龟被他打死了。可他心里还是糊涂:这巨龟怎么会翻墙进亢家?它进去干什么?难道就是为了偷东西?

就在这时,他忽然想起以前听村里人说过的事——亢家有个女儿,长得极美,却不知怎么,从半年前开始,每晚都被“东西”缠上,先是那女儿变得痴痴呆呆,后来连家里的丫鬟婆子都遭了殃。亢家请了好几个道士、和尚来做法,都不管用,最后亢翁放话出来:谁能把那“东西”赶走,就赏三百两银子。

当时他还觉得是亢家女儿招了邪祟,没往心里去。可现在看着地上的巨龟,他忽然明白了——缠上亢家女儿的,根本不是什么邪祟,就是这只巨龟!它肯定是趁着夜里,变成人的样子,翻墙进亢家,祸害亢家的人!

想到这里,申氏的心里“咯噔”一下——自己打死了这只巨龟,不就是帮亢家除了祸害吗?那三百两银子的赏钱,是不是就该归自己?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他就再也按捺不住。三百两银子啊!有了这笔钱,他和妻子再也不用挨饿受冻,能盖新房,买良田,好好过日子,再也不用做这种提心吊胆的事了!

他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泥,又看了看地上的巨龟——这么大的龟,自己肯定扛不动。他想了想,扛起木杖,朝着亢家的方向走去。亢家的宅子就在垣墙里头,红漆大门,高高的院墙,一看就气派。

他走到大门前,深吸一口气,伸手拍了拍门上的铜环——“咚咚咚”,敲门声在清晨的寂静里显得格外响亮。没一会儿,门里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谁啊?这么早敲门。”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穿着灰布短打的老仆探出头来,看见申氏浑身湿透,手里还拿着一根木杖,脸上满是警惕:“你是谁?找我们家老爷有事?”

“老丈,麻烦你通报一声,就说有个外乡人,帮你们家除了祸害,来领赏钱的。”申氏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静些,可心里还是忍不住发慌。

老仆愣了一下,上下打量了他一番,显然不信:“你?除了祸害?我们家的事,多少道士和尚都没办法,你一个外乡人,能有什么本事?”

“老丈,我没骗你。”申氏赶紧说,“缠上你家小姐的不是邪祟,是一只巨龟。我已经把它打死了,就在村外的高粱地边上,你要是不信,可以去看看。”

老仆一听“巨龟”,脸色顿时变了——他是亢家的老仆,知道小姐被缠的事,也听人说过,夜里好像看见过奇怪的影子。他不敢怠慢,赶紧说:“你等着,我这就去通报老爷。”说完,转身就往院里跑。

没一会儿,一个穿着绸缎长袍、头发花白的老者快步走了出来,身后跟着好几个家丁,手里都拿着棍棒——正是亢家的主人,亢翁。亢翁走到申氏面前,上下打量了他一番,急切地问:“你说你打死了缠我女儿的巨龟?在哪儿?”

“就在村外垣墙下的高粱地边上。”申氏指了指方向,“我要是骗您,您随时可以把我送官。”

亢翁见他说得诚恳,不像是撒谎,赶紧对身后的家丁说:“你们几个,跟我去看看!”又回头对老仆说,“你把这位壮士请进院里,倒杯热茶,好生招待。”

老仆应了声,领着申氏往院里走。亢家的院子极大,青砖铺地,两边种着腊梅,开得正艳,香气扑鼻。申氏跟着老仆走进正屋,屋里烧着炭火,暖烘烘的,跟外面简直是两个世界。老仆给她倒了杯热茶,又拿了件干净的厚棉袄让他换上,才退了出去。

申氏喝着热茶,身上渐渐暖和过来,心里却还是七上八下的——不知道亢翁看到巨龟后,会不会认账。他正想着,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喧哗,紧接着,亢翁快步走了进来,脸上满是激动,一进门就抓住申氏的手:“壮士!真是太感谢你了!那怪物果然是只巨龟,已经被你打死了!你可是我们亢家的大恩人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关于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青年李凌穿越至巨鹿之战结束没多久的同名同姓的秦卒身上,同时绑定“千秋世家系统,从一名汉军小卒起步。他凭借超群属性与先知,于乱世中屡建奇功:黑风峪扬名、荥阳救驾、颍川平叛、南阳独抗龙且……迅速崛起为汉王刘邦倚重的将军,初步建立班底。汉朝立国,李凌封侯,白登之围后封王,取刘邦嫡女,利用系统与知识秘密发展势力,将家族经营成底蕴深厚的庞然大物。他生前功勋卓着,威震天下;死后更因
道之起源
穿成程咬金四子,长乐公主赖上我
穿成程咬金四子,长乐公主赖上我
程处辉穿成大唐程咬金四子,意外救了落水长公主?手握签到系统,本想躺平做咸鱼,奈何公主执意嫁给自己。长安纨绔子弟程处辉说第一,无人敢说第二。没想到纨绔也能入朝为官?程处辉过五关斩六将,最后竟成藩王?锋芒太盛,蜀王拉我助他夺皇位?随便一出手,都是价值千两的蒸馏酒?程处辉:“说了我只想躺平,现在这样吓到大家真是不好意思啊。
往昔一墨
星空斗士
星空斗士
当血色酸雨再次腐蚀城市时,外卖员陈默正用生锈的餐刀剖开变异鼠的腹部,只为取出那颗能兑换半块压缩饼干的晶核。他不知道,此刻全球千万个废墟里,便利店店员、退休教师、夜班护士们都在进行着同样的生存仪式——他们的每一次挥刀、每一道伤口,都在被三十光年外的
金钩钓金鲤
我在半岛卖烧烤
我在半岛卖烧烤
关于我在半岛卖烧烤:一个烤串男师傅,穿越到韩国一个女模特崔羡鱼的身上!继承了自己死去老爸的烧烤店!崔羡鱼是怎么把烧烤店,开到风生水起的呢!又怎么混入本地娱乐圈!
懒小驴的红鲤鱼绿鲤鱼
绯闻新娘:明星总裁的契约娇妻
绯闻新娘:明星总裁的契约娇妻
关于绯闻新娘:明星总裁的契约娇妻: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垚垚燚岳岳